第50章 馬力運用(二)(1 / 2)

“一成的損失?”李少華有些驚訝的問道。

不過仔細想了想後回道:“出關西征以來其實仔細算算,我們全旅損失的馬匹也差不多有一成了。”

“可以承受一成的損失,我所說的是大軍在重要大戰時的一般情況。如果是具有命運性影響的大戰,或者是逃亡,那麼三成馬匹損失都是可以接受的。這就是我們蒙古人強調一人雙馬,甚至多馬的原因。而馬的質量和短途能力並不是最關鍵的因素。很多人覺得我們蒙古馬耐力好適應力強。但這很大程度上也是相對的。更大的機動力優勢在於我們友善的對待馬匹,而在關鍵的時候又不吝嗇馬力。”

李少華還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一次出戰跑死三成的馬匹,這怎麼得了?勝仗也成了敗仗了。“

顧實汗則笑著問道:“那麼你覺得一場關鍵性的大戰,即便是取勝。己方的人員又會有多少永久損失呢?而敵軍做為戰敗的一方呢?“

李少華這才似乎有些明白起來:“雙方實力相去不遠的決戰。戰勝的一方往往也要遭受一成左右的死傷,運氣不太好的話那就是一成左右的純損。而戰敗的一方就算運氣夠好及時撤退不被全殲,也要承受三成左右的純損了。。。因此就算我方的馬損失了五成,而敵方的兵損失了三成,吃大虧的也一定是敵方?“

顧實汗點了點頭道:“確實如此。而且這隻是一般而言對於全軍說的。如果是少數精銳的部隊,並不一定追求馬匹多麼精良,但一定要承受的起損失。打個比方來說:如故我部要是有整個衛拉特的馬匹資源,可以一當十的兩千精銳,那麼就是在一般重要的行軍作戰中每次損失三五成馬匹也是可以接受的。我想這樣的部隊行軍打仗,帶給敵兵的損失一定不小一成。”

李少華這才有了些通透之感:精兵的馬匹,並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但要首先經的起損耗。當然在這樣的前提下,有效的駕禦新戰馬也是一種考驗了。

顧實汗補充道:“我看貴部從軍官到士兵,所有人都裝備了精良的鎧甲,這真的有必要麼?”

李少華思考片刻後並不避諱的回道:“這是必要的。我軍因為比較可靠的實戰火力發揮,往往以單薄的隊形迎敵。幾乎每個人都相當於陣前的選峰。實戰也確實證明有效的鎧甲防護對於減少人員傷亡十分必要。新朝人口雖多,但每一名官兵都是經挑細選。這些優秀的戰士們大多是從七歲的時候就進入花費不低的京師學校學習了。。。”

因為顧慮到保密條例,李少華也沒有再多說下去。不過顧實汗卻有些不以為然。在他看來,人員的傷亡損失隻要不是無畏的浪費,那也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敵軍也是人,也會損失。至少損失就算按比例也明顯小於對手就可以了。“

晚風從草原上吹過,稍稍帶來一似行軍灶燒烤的香氣。李少華和顧實汗的言談,也逐漸從兵事轉移到了一些天南海北無關緊要的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