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九年七月初一,在夏季的暑熱還沒有真正過去的時候,大軍就在南京西城門外展開了聲勢浩大的誓師出征。在數十萬百姓的歡送之下新軍主力部隊一批接一批的踏上了東去的船隻。按照規劃,新軍將先由水路抵達徐州一帶,並從徐州一帶展開向西北方向的浩蕩出征。
用於運載大軍的船隻多達萬餘艘,隊伍在盛夏水域寬闊的中南段都能連綿百餘裏。由水路展開的上船出征因為攜帶規模極為龐大的車馬輜重乃至軍械,整整要花兩天的時間來完成大軍的拔營出征。
這兩天兩夜的時間內,在新朝沒有刻意動員組織,僅僅是沒有過多局限的情況下,各家各戶前來歡送隊伍的百姓們竟然在夜晚的時候直接在江邊的郊外搭建起了不少臨時的帳篷。不過,還有不少家屬在山東等地的人被新朝通知並安排過來送行。
“新軍主力,萬人即縱橫無敵。如今這麼多大軍出征,又有什麼勢力什麼人能夠給我們帶來危險呢?娘,你們就安心吧!少則三年,多則五年。那英勇勳章我不敢保證,寶鼎勳章或以上級別的軍功我一定會為您爭來!”一名新軍官兵並不覺得怎樣憂慮的說道。
“這些我都知道!你可千萬不要為我們家裏丟人,一定要爭取當那站在第一排麵對敵人衝鋒陷陣的勇者!”一位年過中年的母親說道。
讓人更加意想不到的是:在“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已有數百年曆史的中華之地,竟然出現了親人們似乎沒有多少悲涼和擔憂之心,猶如歡天喜地送親人出征的局麵。甚至不會去說什麼明哲保身的話,反而鼓勵人們爭相立功。
類似這種傳統中國人很難想象的奇異場景,也就是在後世甲午戰爭或日俄戰爭時期的軍國主義化的日本帝國才有可能出現。
可新朝統一全國不過六年時間,就是連稍偏遠的一些地方的人也都開始知道:這新軍出征已經完全不同於舊時了。不論從軍還是出征都是一件穩賺不陪的事情。在折算幾千兩甚至上萬兩銀子的誘惑麵前,就是獨子戰死而導致絕後的事情,那換來全族人命運的改變也算是“舍小家為中家”的得利事。全族都會相方設法甚至暗中讓度新婚不久的孕婦去做補償以鼓勵某些人做這種事情。再也沒有人認為這從軍甚至出征是一件損害民間利益的惡事。
要說那尋常治安軍去剿匪,還有可能有不少傷亡風險,換來的利益雖然足夠但還不足以讓人心動。但是新朝的精銳這樣傾國之兵的出征,就連沒有讀過幾年書的尋常百姓也都認為:參加這次遠征,根本就是一本萬利的好事兒。世上根本就不可能有哪個異族有本事戰勝這規模少說也多達十萬的新軍精銳。
可是了解很多事情的李千蘭卻知道:這此大軍出征的對手絕不同於中國周邊以前的那些蠻夷,而是同樣擁有億萬人口,十倍以上於新軍主力兵力的龐大文明區域內的大量敵國。
而且:雖說那極西之地不像河西舊疆一帶那麼地理險惡,可也畢竟是有著多年戰爭動員經曆的敵國,這次出征把握雖然不小,卻也不是能夠十拿九穩輕鬆獲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