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決鬥測試(一)(1 / 2)

一裏這個距離並沒有多少浪費,是長久以來城防戰的典型接戰距離。李峰也不願意耽誤太多的工夫。

當然,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城頭上四門輕炮發射的輕霰彈還有火銃遠射時的那些流彈就能那些印第安人新兵中的大多數人即便有著鎧甲的保護也根本無法在這個距離上展開有效的作業了。不少人在那輕微的流彈炮火之下就趴在了地上一動不動。

這種同新軍主力部隊巨大的作戰覺悟反差讓李峰乃至跟過來的手下都覺得有些無奈。李峰隻要讓以十個人支撐金屬盾牌可能的威脅,另外二十名手下分成兩組輪流不停的展開土工作業。

當城頭上有比較猛烈的白煙伴隨著黑點飛過來的時候,負責監察的官兵們才提醒人們注意隱蔽。

這樣火力下的工事修建大概緊張的進行了半個時辰左右的時間,約二十米長左右的深溝才逐漸接近成型。

見到在這種火力的威脅麵前,李峰以及手下那些骨幹隻是偶爾有幾個人被輕霰彈或流彈所打中,因為鎧甲的保護卻並沒有受傷。城頭上四門炮在這段時間內發射的二百多發炮彈也沒有命中鬆散並知道適時躲避的人群,才有十幾名比較勇敢的印第安人加入到了工事構建中來。

當壕溝開挖到足夠容納大多數人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印第安人爬過來幫忙並參加到了構工當中。榜樣的力量還終究是起了一些作用。

同時為了壓製對部隊稍稍有一定威脅的火炮,李峰手下十幾名左右的骨幹運用起四門線膛炮利用剛剛開挖好的工事對於一裏以外的城頭也接連不斷的展開了火力。因為對西班牙人的製造工藝沒有多少信心,所以起初不敢全裝藥隻是半裝藥進行開火。炮彈飛行到一裏以外的時候,精度也僅僅和鳥槍相仿,僅僅隻能有方圓一丈左右的精度。

不過即便是這樣,在經過短暫的交鋒之後也徹底的壓製住了城頭上的炮火帶來的威脅。每開十炮就會有一發炮彈準確的命中射口附近,不是徹底打穿城壁造成殺傷,就是飛濺起來的石屑造成不少輕傷。這樣的壓力之下身管火炮簡直難以有效開火了。就是棱堡上一些重火繩槍手的開火也變的謹慎起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峰所率領的試戰連終於在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完成了百步左右橫向寬度的戰壕能夠規避大部分來自於棱堡方向上的攻擊。

“下麵聽我說的做:每個二人組用你們全身的力氣去按照我的要求去挖壕,凡是一柱香的時間內沒有挖出兩個人能抬的土或者不符合要求的,都要早瀕臨城頭的時候承擔大部分與城頭對射的危險戰鬥任務,以及攻城先登任務,你們明白沒有?”

做為當年新軍中的重要將領還有張海最重要的弟子,李峰對於最大限度的發覺體力進行這種構工多少是有些心得的:一個人以競賽的速度進行超附和的重體力勞動,大概隻能持續幾分鍾的時間。如同和另一個人交替不停的進行超強度勞作,追求最大的速度,那麼大概可以持續一柱香的時間,之後就需要至少半個時辰的時間才能緩過來恢複體力。這樣安排六個小組十幾個人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來進行壕溝或地道一類工程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