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撒馬爾罕(1 / 2)

張海與劉洪濤所率領的大軍在從舊疆邊境一帶出發後兵分兩路在相隔幾百裏的情況下並排前進。

可即便在這並不算貧瘠的地方分路行軍,大軍所能展開行軍的路線也是十分有限的。數萬攜帶大量車輛的騾馬化部隊也必然沿著一些商貿要道前進。

劉洪濤所率領的集團主要進攻方向為布哈拉帝國的王城布哈拉城,而張海所率領的核心中央集團則把進軍的方向放在了具有兩千年曆史的中亞古城,也是此時中亞最為興盛的城市撒馬爾汗城上。

這座城市的周長不過二十裏左右,似乎比中原的那些全國性舊都或都城小上不少,僅僅同大一點兒的府城規模大小相當。可是這西域一帶的不少城市格局在攻破了葉爾羌汗國的張海等人心中還是多少有些了解的。

中亞一帶的城市雖然有不少宗教性建築,但並沒有中原大城那麼多的富貴人家住宅和占地麵積很大的王府花園之類,就是宮殿的麵積也小的多。這樣和州縣差不多的布局與人口密度,七八平方公裏的樣子差不多就能容的下幾十萬人口和超過十萬的大軍。

同新軍主力攻克過的很多地方不同,因為撒馬爾罕位於經常有商貿往來的要道上,一些信心並不算閉塞。新朝四年到新朝五年不少人外逃的時候,有關新朝的不少傳聞也都傳入了該城中。

差不多從幾年以前開始,當地政權就十分注重這個二百年來很少有人染指過的城池的城防了,可是因為兵力有限,不少上層懂得一點兒東西的人都覺得這是白費的事情。城池越大就越難以守衛,並不是所有的政權都能輕易的擁有十萬以上的堪戰兵力用於防衛,這也是很多著名的大城缺乏象樣的城市保衛戰曆史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此時的撒馬爾汗城的守城之人在決定移師這裏的時候雖然還有不少的緊張,但卻多少生出了一些希望。

此人正是率領哈薩克汗國的近半主力約十萬大軍退入撒馬爾汗城的楊吉兒汗。這十萬還多少像些樣兒的人馬加上城內的守軍兵力多達十三萬之中。

原本的情況下:即便是有這樣看起來還算雄厚的兵力,楊吉爾汗也沒有守住撒馬爾罕的把握,明智的選擇當然是西逃。

但是奧斯曼帝國和波斯帝國的來使還有這些國家所率領的總計七萬人組成的聯軍讓楊吉爾汗最終還是決定留下來同新朝進行一次硬仗,不求擊敗對手,但求讓對方放棄吞下整個河中一帶的打算。

讓他最終下定這個決心的也不隻是各路的援軍還有總計兵力達二十萬上下這個看起來十分雄厚的兵力。

還有這些事情所代表的背後一些東西:長久以來西域一帶的紛爭很可能暫時緩解下來,麵對新朝遠征部隊的強勢還有那些戰書狂言,從伊斯坦布爾到薩馬爾罕,抗拒新朝大軍的聯盟在中東世界暫時形成了。而且奧斯曼帝國還有薩菲王朝的君王們已經送來了明確的信號:不會接收哈薩克人的那些敗兵。希望他們阻擋住那來自東方的第二論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