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那裏的估算情況如何?“張海在動員結束後對成都獨立旅的王光問道。張海當年的諸弟子總體來說還算淳樸可靠,不過這帶來的一個結果是有能力的人在經過選拔後也並不多,王光在劉洪濤以外算是作戰研究方麵還算靠譜的一個弟子了。
“聖主那裏的材料我們都已經分析過了,包括入中亞以來的一些戰鬥詳報。我估計這次城內清剿作戰,我軍的傷亡估算也是在五百人到一千人左右這個距離上。加上之前我們遭遇到的傷亡,這次撒爾馬罕之戰我軍總計將有兩千餘人減員性負傷,千餘人的純損。
張海聽到這些話也多少有一些憂慮:“你們的估算過程我拿來檢查下,看看吧!”
“這些西域地帶的建築同朝鮮東瀛乃至以前內地不少城市大不一樣。我國及周邊地區的城池建築大量使用木材。隻要我們攻占了城頭,別的不說,僅僅放火就能讓城內的殘敵吃不了兜著走。就是不用放火這種手段,火炮從城頭開火,沒有多少建築的屋頂能夠抵禦住重霰彈。而在這西域一帶,不少建築都使用土石材料。就是屋頂可以被輕易對付,牆壁也不是重霰彈可以輕易打穿的。我們隻能進行對城區逐一的清剿,僅僅這一項就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射程優勢。我軍戰鬥心理素質從這些戰報的情況來看,應該仍然保持著以前的實戰發揮效率,對於尋常軍隊至少十倍左右的優勢,再加上短時間內可以展開的火力,至少是幾十倍的優勢。局部清剿作戰我們還能利用觀察優勢在局部集中兵力,這些因素加在一起當有百倍左右的損失比。傳統舊軍隊在進攻中的傷亡承受力往往不超過一成,兩成就有可能崩潰,但是在防禦中:特別是相互孤立的城池防禦戰中,並不算是很精銳的隊伍在曆史上也有因為種種原因抵抗到大部分傷亡的例子。因為這種形式的交戰恐懼和潰敗傳染性要低的多。所以我估計按照最壞的情況看,城鎮清剿作戰的傷亡應該在千人左右,最少的情況也應該有五百人。”
王光的說法更加讓張海感覺到了一絲不安。在出征之親,張海與劉洪濤等人就進行過廣泛的估算論證。這次西征是最終做著連同補充兵在內承受十萬人傷亡損失,至少幾萬人犧牲的前所未有損失準備的。
在張海看來:原本曆史上的清滅明,還有新朝滅明,連同地方武裝在內都要殺傷百萬人左右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對舊利益集團清洗式的征服,那麼要征服泛地中海這樣一個比較成熟的文明區域,沒有幾百萬人的直接殺傷,數百萬累計武裝力量的清洗是很難做到的。新軍主力部隊以自己所擁有的優勢,麵對西方軍隊在進攻中取得一比幾十的損失比完全不是問題。畢竟當隊伍的規模多達幾萬甚至十萬以上兵力的時候。當年兵力窘迫的時候所受到的種種平方律製約因素都已經不存在了。
可是如今,他卻發現自己露算了在那些堅固城市所進行街巷清理作戰所可能遇到的傷亡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