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分路進攻(一)(1 / 2)

大軍展開對西域諸汗國的清剿攻勢後第一次召開的戰略會議,就這樣在這座中亞名城臨時展開了。

“按照原定的計劃,我軍將一路向西,利用我們在後勤給養攜行上的優勢以中央集群和左路集群為核心,直接進攻波斯薩法維王朝腹地伊斯法汗城並攻掠其周邊,以尋求與敵主力決戰。如果敵軍主力拒絕與我軍交戰,那麼三路大軍雲集之後將向波斯周邊展開掃蕩,占領主要農業地帶並瓦解敵軍的大規模主力集群。大家說說看,這個作戰方案還有什麼紕漏沒有?”張海鄭重的詢問道。

張海諸弟子中很多人隻是從戰前的戰情通報上對薩法維王朝有初步的了解而已。在很多人的印象裏:這個帝國從大小影響力來看,不會和哈薩克及其附近的汗國之和力量有什麼區別。

難道進攻並打敗這樣一個國家還需要什麼猶豫麼?宋子悅與部分旅級主官都這樣有些疑惑的思索道。

張海也沒有在這種情況下賣關子的打算,而是說出了自己的顧慮:“按我所知道的還有從外情部的田賓那裏進一步確認的。西域諸國其實可以分為兩個範疇:一是西至哈薩克及周邊的汗國,直至我朝,也就是唐漢舊疆範圍內的地區。而過了哈薩克汗國再向西,就是薩法維王朝。薩法維王朝,還有其南麵的莫臥兒、北麵的羅刹、更西麵的奧斯曼與泰西諸國是有這長久往來的一個世界體係。這個體係同向東的我朝以及諸汗國的戰爭與政治往來要明顯弱上一層,由此而形成了兩個版塊。東方與西方。從最壞的角度出發,我軍繼續向西進攻並要徹底在對方的土地上打垮這兩個國家,就要做好以一個六萬兵力左右的集群縱隊迎戰奧斯曼與薩菲兩國主力的打算,大家說說看我們的隊伍,有沒有這個把握?按照最壞的情況來估計的話。“

張海這些話雖然是向眾人詢問,但是剛剛趕來不久的劉洪濤卻知道這樣的問題也隻有自己有資格回答了。

“按照最壞的情況”這幾個字按照新軍主力部隊的規矩,一般就是把敵軍的理論戰鬥力值提升到新軍主力部隊同等力量戰力三十分之一左右的水平上了。也就是按最壞的情況來估計:對手同樣有能力在有效射程範圍內同隊伍展開對抗,僅僅是在選訓與士氣等戰鬥力要素上有十倍左右層次性的差距。另外在器具的精良程度上必然和新軍主力部隊有所差距,此外再無其他多少差距。或許傷亡承受力是個例外?

依據一些以往一些對手模仿新軍主力部隊所建立的部隊推斷:大致就這種水平。或許有的依靠特殊的選訓和曆史因素而更精銳一些,可是這些卻很難像新軍主力部隊那樣規模化普及的。

同等兵力三十分之一於新軍主力部隊,這句“最壞估計”聽起來有點兒自大。可實際上對於火器其主導性的戰役來說隻要沒有“代差”形成單方麵打擊的優勢,兵力帶來的作用終究是巨大的。就像按照亞檔的一些資料,抗戰前期中國正麵戰場上的日本軍主力通常七十發左右的子彈及少量的幾發就殺傷一名對手,而中國方麵殺傷一名日軍卻通常要花費兩千多發子彈及少量的山迫彈,戰鬥效率相差沒有三十倍也有二十倍。可是從戰役上看,卻通常五六倍左右的中國方麵武裝就能抗衡一倍左右的日軍了。這就是火器時代平方律帶來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