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輕兵構想(1 / 2)

新朝十年二月最後一天的夜晚,臨近子時的時候伊斯法罕城的城內除了一些零星的逃兵之外還是沒有重要的消息傳來,城內守敵的態度張海也大致了解到一二了。

“明天天亮後發起強攻吧!以隊伍的士氣來看,即便是再增加一成傷亡隊伍仍然能夠承受的。”軍議的時候,成都獨立旅的王光下定決心說道。

張海經曆過不少事情,也已不是當年時的那種遇到困難不是畏懼就是有些不甘的年級了,在思索了許久之後還是決定直接講出自己的想法:“可要是不止一成的傷亡怎麼辦?我們還是不清楚城內敵軍的家底。不過卻可以從過去的情報大致推斷:城內的殘敵或許比我們兩次大仗累計殲滅的人數要少。可卻未必比之前四周山嶺陣地少,也有三五十萬人的規模。周圍的山嶺不少地方都並不適合開挖太深的坑道工事,這也是我們能夠輕易占領周圍山嶺工事群的原因。而在城內這方圓數裏的麵積內,我懷疑僅僅這十天的時間一些簡易的較深地下坑道群就已經成形了,如果發動強攻,我擔心隊伍遭受的傷亡可能影響整個大軍之後的應變能力。。。”

還有不少事情張海雖然沒有細說,但是對於有不少指揮與參謀經驗的眾人來說也是不言自明的:敵軍的外圍陣地壓縮在周長不超過二十裏左右的範圍內,那麼就能夠靠一個暫編師的力量來執行有效的圍困任務了。而且:如果不要求短期內破城,整個隊伍還可以有數個月甚至一年左右的時間來休整戰備。像這樣駐有龐大兵力與人馬的大城,就算準備充足,存糧也不會超過幾十萬人一年的時間太久,哪怕這些軍隊在防守中很少進行高熱量消耗,僅僅擁有諸如平民一般的活強度也是一樣。

如果擁有一年左右的準備時間,哪怕隻是新軍主力部隊的一部分力量,那也可以擁有極為充足的攻堅火力來壓倒守敵了。因為在這時代,坑道的深度並不是可以無限向下的。

張海繼續補充說道:“我們在戰略大後方還是要留有一定力量的,不能完全交給衛拉特人來收拾屋子。而國內的一般公安軍,他們的作用我想在這多年以來不少人應該多少有些了解的。而且我擔心左路軍在向西的進兵中有可能遇到困難”

聽到這樣的話,王光宋子悅等人才稍稍理解了張海的想法。缺乏留守力量的全軍主力遠征一路向西,那的確會有不少的問題和隱患。以前張海曾經想過:這個戰略後方或許留在伊斯坦布爾更為合適。

但是伊斯坦布爾卻是一個重要的海港城市。而且在調查之中它的核心城區並不位於西亞而是位於歐洲。這就使得海上力量終究有所短板的新軍主力部隊並不適合將大後方的預備隊中心放在那裏。

討論到有關奧斯曼方向戰局的時候,張海更加有些憂慮起來:以往新軍主力部隊進攻一個陸上帝國,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進攻其首都迫使對方的首都力量和援兵不得不策應,這樣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給對手的野戰兵力以沉重打擊,而麵對奧斯曼這個地處近東複雜之地的“陸海雙修”強國,形勢顯然要複雜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