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逼敵決戰(一)(1 / 2)

如果他親自率領的隊伍出了問題,張海冷靜思索後的結論依舊是:這會是新朝重大的損失,長遠影響不可預料。但還不能說是承受不起的損失,這個風險事實上是值得一冒的。

即便是在不利的情況下麵對敵騎兵集團的攻擊,數千新軍最精銳部隊依舊是一股擁有戰役能量的隊伍。按照高風險對抗演習和以往的實戰詳報記錄,不論是花費巨大成本的神箭隊官兵還是線膛槍炮部隊都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殺傷四五名衝擊過來的騎兵或是十多名步兵,挫敗二十倍以上有一定戰鬥意誌的敵騎或是百倍規模的敵軍步兵。這個規模的能量或許不足以在伊斯法罕城外野戰或是當年安卡拉會戰時那樣麵對史詩級兵力的對手依然能夠穩操勝券,卻也有了足夠抗風險能力。尤其在土耳其核心地帶境內多山地而少有能夠展開規模龐大騎兵衝擊的地方。安卡拉及其周邊地帶是為數不多這樣的地區。而這些先鋒突擊部隊在出發之前就被叮囑要盡量避開這樣的地方。

隊伍所麵臨的最大風險,其實就是跨越和泅渡那條歐亞之界的海峽將要麵臨的種種風險。如果此時的奧斯曼帝國把他全部的海上主力集結在那裏進行防禦和守備,即便是準備充足手段齊全的新軍精銳部隊進行滲透攻擊也依然會麵臨巨大困難。張海在臨別的時候就叮囑過:如果事不可為,或者目標暴露,精銳先鋒部隊應該避免執行敗算明顯高於勝算的任務。更不要說之後以沒有配備多少彈藥輜重的輕型部隊去進攻舉世聞名的堅城就更是一大挑戰了。

張海對先鋒突擊部隊的交代是:如果此時的伊斯坦布爾已經是擁有全新防禦體係的城市,那麼就沒必要著急攻堅。以圍城應變和準備大股敵軍的來襲為主,保證自身的軍事存在,就是最為當務之急的事情了。

因為涉及到奧斯曼帝國的歐洲部分,就已經不像征討其他亞洲國家時那樣簡單,而要考慮曾經長期和奧斯曼帝國對峙的哈布斯堡王朝可能的反應了。

如之前的計劃那樣:張海沒有打算讓劉洪濤等人率領的先鋒突擊部隊成為一隻遠離大部隊的孤軍,而是同追大軍緊密配合的隊伍。因此:在先鋒部隊出發之後的第二天:也就在新朝十年三月下旬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大軍就提前展開行動以五個暫編師為核心兵分五路展開對奧斯曼核心地帶的猛烈掃蕩。

其實早在大軍於撒馬爾罕集結並商討西征策略的時候,新軍各部隊就早已確定了基本方略和原則:那些同新朝不同信仰的異教的確而且還是多荒漠或山地等環境惡劣民風比較強悍的地方。即便當地的抵抗不似當年遠征後金的時候所遇到的抵抗那樣劇烈,新軍主力部隊也將展開對當地整個中上層政治結構甚至基層體係的殘酷清洗。

隻要這時代還不是政治正確至上世界主義普世哲學盛行的時代,“殺男霸女”就是國家與民族擴張的基本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