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決戰海峽(二)(1 / 2)

做為第一批將要渡海參戰的先鋒,張洋等不少從未參加過類似作戰行動的官兵心中也是多少有些緊張的。可張洋知道自己身為獲得過英勇勳章的新軍近衛先鋒,不願意在這些勇敢者的麵前表現出來。

天色完全黑下來、隊伍也準備下水的時候,每名先鋒隊戰士的身上都扛起了那讓體力遠比一般人精良的人都感覺到有些沉重的負擔。

雖然第一批出發的隊員身上沒有過多的給養負擔,可攜帶的火力卻完全不少。

身上十公斤上下的精良鎧甲與五公斤左右抵消鎧甲重量的的空心木救生裝置、加上二十公斤上下的主戰武器與彈藥、十二公斤左右的重手榴彈與近戰裝具,再加上及少量的給養與每人平均五十公斤左右的抬船負重,在由陣地向預定灘頭的百餘米轉移過程中每個戰士都肩負著上百公斤的重量。

好在因為有專門的官兵協助戰士們把船移動到預定的登陸出發集結地,抬著這樣沉重的負重前進的路程並不算長,就已經抵達了臨近海浪的地方。

為了最大限度的隱蔽,官兵們幾乎都把嘴巴張的大大的,克製呼吸和喘息的過程中發出過大的聲音。隻有那月光在海麵上帶來的反光還隱隱的指示著方向。而事先偵察好的登陸出發地上也沒有太多的坑窪之處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各種事故的可能。

近衛先鋒所選擇的出發地不是伊斯坦布爾海峽最近的地方,也不是最遠的地方。而是距離伊斯坦布爾不算太遠也不算太近的一處大約四裏寬度左右的海峽附近。

在這個距離上做好登陸準備是因為這裏不是敵軍守備最強的點,卻也不是最容易被猜到的點。整個海峽的寬度超過東岸近衛部隊主力的掩護距離,但是如果在必要的時候:上岸的登陸先鋒部隊卻可以有效的與東岸部隊相互配合,威脅整個海峽的絕大部分水域。

在新朝十年清明前夕的夜晚,白天剛剛經曆了激烈戰鬥並領教了新軍精銳部隊那個個都堪比頂級武者級別的強悍實力後,土耳其人絲毫沒有放鬆在整個海峽乃至岸邊警戒的意思。整個伊斯坦布爾及其周邊的大部分武裝力量被重新動員了起來,一時之間也集結了兩萬餘騎兵和近十萬左右的武裝力量。這些都城附近的武力不少都是原本從北線調過來曾用於抵禦神聖羅馬帝國的精銳力量。

在白天的激戰之後,整個伊斯坦布爾境內的不少民船也都被征用了,並成為了軍隊的武裝巡邏船,多達千餘艘的大小船隻在新軍主力部隊白天陣地附近各幾十裏的範圍內形成了嚴密的封鎖線。這讓劉洪濤也意識到,如果不與敵人展開近戰肉搏,實際上是很難突破土耳其人水上封鎖的。至於登陸之後,也顯然會麵臨激烈戰鬥。隻要不陷入規模龐大之敵早已準備好的陷阱之中就算登陸行動成功了一大半了。

各船隊在出發之前也攜帶了一些早已準備好的其他裝備,如推杆雷這一類。五十餘艘出發的小船大概攜帶了二百支左右。因為這次的小船規格實在太小,還是薄鋼製成,因此這種手段實際上也隻是一種近距離的肉搏手段罷了,在運用的時候對於己方船隻實際上是相當大的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