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逼近伊城(1 / 2)

春季的伊斯坦布爾海峽風浪氣候尚算溫和,也已經過了多陰雨的天氣。在一夜間經曆了兩輪交戰高潮的情況下,太陽也漸漸逼近了海峽東岸遠方的山嶺。

在光線能夠看清近處的景物並且察覺到通視距離之內的敵軍大部隊的時候,劉洪濤迅速下定了向西南方向突擊並首先增援西南方向登陸場最後一批上岸的新軍主力部隊的決定。

之前在水麵與夜間的交鋒讓包括穆拉德四世在內的幾乎所有土耳其官兵都認識到了眼前的這股強敵有多麼的可怖。穆拉德四世在針對次登陸場的圍攻失利之後就率領親衛部隊向伊斯坦布爾的方向撤去了。規模多達十餘萬人的土耳其主力大軍,也在天亮到來的時候紛紛乘船向東北方向的都城返回去去。

近衛先鋒旅主力部隊發起反擊的時候,還沒有完成撤退的敵軍成了後膛抬炮手的靶子,在連續幾分鍾的猛烈火力之下,幾千發準確而犀利的重彈就在海灘上的敵群中飛濺起陣陣血霧,從而將近萬名來不及撤退的敵軍留在了海灘之上。而夜間那些給土耳其人帶來了嚴重威脅的神箭隊官兵則大多撤出了敵船的火力範圍。

而土耳其人從船上或遠處拋射過來的炮彈因為在白天的時候可以有效的躲避,也再也沒有造成過夜晚那樣的威脅。

在完成了隊伍的回合之後,近衛先鋒主力則迅速重新整頓隊伍展開了向伊斯坦布爾的進攻,片刻的時間都沒有耽擱。

在戰鬥力達到相當程度之後,作戰原則相比一般部隊有了極大的不同。因為隊伍以火器和拉力明顯低於體力極限的弓箭展開戰鬥的時候,體力消耗顯然大幅度減小了。即便在狀態不佳的時候,戰鬥力也不像尋常冷兵器時代的軍隊下降的那樣迅速。隊伍在平時的演練和過去以來的實戰中,也學會了怎樣抓進戰鬥間歇時間休息和用飯,最大限度的抓住戰機。

新軍主力部隊選擇的登陸地點距離伊斯坦布爾也並不算遠,大概不過二十多裏左右,十分的瀕臨於馬爾馬拉海。這也是新軍主力部隊在登陸的時候遭遇到從地麵到水上土耳其人重兵阻截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登陸之後還不到正午的時候,隊伍就已經逼近到了伊斯坦布爾的城下。

一夜間的激烈交鋒還有之前新軍線膛抬炮神射手們的表現讓土耳其人認清了自己的實力,沒有因為兵力上的強大就覺得自己可以對付這些強悍的對手於天亮的時候可能展開的反擊了。因此在天亮前就已經讓主力撤回了伊斯坦布爾。不過還是留下了規模多達四萬人的騎兵主力在城外擔任牽製任務。

渡過海峽的近衛先鋒雖然擁有強大的戰鬥力,但顯然缺點也十分明顯:那就是缺乏騎兵以及可以進行有效戰術機動的力量。

近衛先鋒主力官兵們卻顯然並不擔心這點兒。射術精湛的新軍神箭隊官兵麵前,隻要敵騎逼近到距離隊伍百步左右的距離上,就會遭到神箭隊官兵們的有力回擊。那一石二鬥清式長弓射出的堪比鋼臂弩能量一般的箭矢哪怕因為使用過一次而不再鋒利,也有極高的概率把敵騎打落下馬、至少是有效的殺傷馬匹。都不用輪值的線膛炮炮手們浪費彈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