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雙重文明(1 / 2)

其實不論是張海還是李少華都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此時尚未形成大統一國家的俄國。雖然此時俄國的沙皇依舊是全俄紳縉會議推選出來的,但很大程度上卻和波蘭人橡皮圖章式的中央完全不同。菲拉列特長老等俄國實權人物以及其扶植下的米哈伊爾一世在對外問題和軍事問題上還是有一定權力的。在擁有一個還算靠譜的“聯邦政府”的前提下,俄國不僅以比波蘭更少的人口有著更高的動員率,在許多內政外交問題上也擁有更積極的態度。

早在新軍主力部隊滅掉葉爾羌兵臨哈薩克汗國甚至還沒有打到撒馬爾罕的時候,俄國許多在草原一帶有著商業信息和情報往來的貴族們就已經風聲鶴唳起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在貴族中有一定威望的菲拉列特長老其及已經進入壯年時期的沙皇米哈伊爾一世早就有所準備了。

“不少人主張迅速集中10萬大軍同敵人決戰於伏爾加河下遊的左翼,我看那些人真的是瘋了。他們難道不了解那新軍主力部隊的戰鬥力有多強麼?以10萬騎兵去對付對方的四五萬步兵,那無異於以卵擊石!”

在莫斯科全俄紳縉會議杜馬的會場上,更多負責外事了解更多情況的菲拉列特長老強烈的反對那種舉國動員與強敵決戰的決策。這顯然是某些固執的井底之蛙所發出的聲音。

“那難道未戰就先退縮了?把我們的地盤和莊園讓給那些東方人?”

“你知道不知道?那些東方人在東南麵是怎麼做的嗎?那是比鼎盛時期的韃靼人更可怕的惡魔。”

“有些人是不是裝糊塗?那好。誰願意參加同那些強敵決戰,誰不願意參加同那些強敵決戰,我們表決如何?”

“生死存亡麵前的退縮意味著什麼?”

俄國人雖然沒有像西方一樣完善的議事原則,可還是多少有些規矩的。比波蘭人更懂得少數服從多數乃至適當保持秩序的原則。所以雖然鬧哄哄,卻並沒有持續多少時間的混亂就進行了一次表決。

當然,有沙皇可以利用的菲拉列特長老還是影響到了不少的人,這至少能夠確保議會的議題方麵,沙皇是有著相當影響力的。

最終的結果也不出意料?雖然不少西部地區貴族們希望別人做炮灰,但總體上各勢力還是對那新朝遠征大軍到底有多強大心中有譜。沒有做出太過簡單的決定,而是決定將兵力收縮賓集中起來,最好還分散隱蔽在幾個地方尤其是自己的領地上。當那些強大的新朝大軍打算四處劫掠掃蕩的時候再集中兵力給予敵軍重創。

“我們要擊敗敵人的企圖,也隻能用這種辦法了!”其實不論是菲拉列特長老還是更站在全俄立場上的米哈伊爾一世沙皇此時的心情也是沮喪的。因為沒有人清楚即便是做出這種安排,俄國還會不會在比當年的蒙古人強大的多的外敵麵前最終生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