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軍主力部隊中,在西征之前的時候各級營和營以上軍事主官就接到過外情部還有張海那裏了解到的不少情報。其中當然也提到了東西歐各國的軍事力量結構中的一些東西。
在此時代的歐洲除了英國與西班牙等島嶼或山地半島國家,騎兵都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各個國家的支柱。而當年的瑞士步兵和西班牙方陣乃至更早的英國長弓手僅僅是使得步兵的地位不再像當年那樣低下而已。
在歐洲各國騎兵中,波蘭人是以數量並不算多的騎兵稱雄東歐的一個大國,而翼騎兵是波蘭軍隊中的精銳。因為從來沒有和這些軍隊交戰過。新軍作戰部對於波蘭騎兵的看法是相當於當年的後金馬甲,而翼騎兵則定義為槍騎兵化的後金行營護軍。
對於這種騎兵衝擊作戰,接受過專門訓練的新軍主力部隊官兵們並不怎樣畏懼。為了讓一些沒有經曆過實戰的新兵建立自信。在六合一帶的綜合演兵場上官兵們就接受過馬群的衝擊測試,那些督戰之下的馬群就算以全速衝鋒也會在新軍主力部隊短促而猛烈的火力下損失兩成到三分之一的馬數。如果是像這種單密集橫隊,有效射程內的全速衝擊也至少會損失一半的馬匹和三成左右的兵力,這還不計重擲彈帶來的殺傷還有遠程炮火帶來的損失。
因此在敵騎來襲的時候麵對敵軍衝擊的第九暫編師第二十五旅一和二營的戰鬥步兵們見到敵軍衝擊騎兵的縱深並不大,就並不怎樣慌亂。兩個營的營屬炮兵連在敵騎剛剛現身的時候就打出了猛烈的二十四門次霰彈火力,至少讓五十多名博覽翼騎兵當場被打倒而另外數十騎因為負傷而削弱了速度。
不過,敵騎隊形竟然沒有在這樣的轟擊之下出現絲毫的慌亂,也讓不少經曆過一些作戰的新軍官兵們頗為驚訝。見多了那些在火力麵前可以輕易動搖的對手之後,直接衝陣連人帶馬竟然毫無動搖反應的敵騎還是第一次見到。
通過之前的波蘭主力騎兵的試探性進攻,新軍主力部隊的排槍有效威脅距離也被大致試探出來,因此波蘭騎兵從慢炮到開始加速衝擊的距離比對瑞典軍作戰的時候也增加了一倍,大概在一百一二十步左右的距離上就展開了衝擊,並且是全速衝擊。
戰場頭腦比較靈活的翼騎連長們早就清楚:這些東方來的強敵在火器上要勝於瑞典人,然而肉搏近戰能力從隊形縱深和配置上看就要明顯弱很多,並不需要各騎兵以非常嚴密的隊形展開近距離上的交鋒,以最大速度展開衝擊就可能讓這些連像樣兒的長兵器都沒有的敵軍崩潰。
讓那些翼騎兵在開始以最大速度展開衝擊的時候意想不到的是,那些東方士兵們如圓筒一般粗的槍械在利用填裝好的彈藥展開一次火力之後並沒有像之前那樣繼續填裝彈藥,那銃聲卻依舊接連不斷的響了起來,短促的時間內就發射了五發子彈。幾乎所有展開衝擊的波蘭騎兵都被這猛烈的火力打中了。從百步到七十步左右的距離上,彈丸讓超過一半的戰馬都鮮血直流甚至倒斃在衝擊的路途之上。三分之一的翼騎兵在地一時間內就不得不被迫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