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戰鬥到這個時候,六個翼騎連隊在前所未有的猛烈火力下付出了三分之二損失的時候也已經瀕臨到了崩潰的邊緣。隻不過新軍主力部隊在近戰肉搏中麵對職業騎士的巨大缺陷讓這些波蘭精兵們在崩潰的邊緣稍稍有所恢複。但是卻沒有多少人敢於去細想接下來應該怎麼辦,以這麼點兒的兵力陷入大軍之中會不會最終覆沒,人們下意識的去尋找一切被動的目標去攻擊。
多次同強手交戰的經驗還有艱苦訓練的經驗讓這些波蘭人明白:在艱難與危險中生存下來最重要的心理素養是“活在當下”,戰鬥中永不去思考“明天會怎樣”的問題。把一切精力用於堅持挺過眼前的困難,正是這些人當初在重重的特殊選拔考驗之下得以勝出的根本原因。
當炮兵們集結起來準備用重手榴彈和套管鋼矛抵禦肯能的危險的時候,打光了手銃的波蘭騎兵由向其他方向環繞衝去。
雖然戰鬥中不願或來不及細想什麼,不過多次惡戰積累下來的條件反射式的感悟還是讓這些精兵在潛意識裏認識到:一旦敵軍調集可能的撒手鐧過來,可能就是最後這些戰士們的死期,必須橫向展開配合其他方向上正在全力展開進攻的波蘭騎兵進一波從內部撕破敵軍的防線,而且也可以讓敵軍的炮兵有所顧慮。
從衝擊防線開始算短短不過一分半種左右的時間內,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突破防線兩個翼騎連隊三百多名翼騎兵直接就利用騎矛和手槍乃至配刀等各種方式將幾乎同等數量的新軍主力部隊打到在地。戰鬥中失去了馬匹的波蘭翼騎知道在大陣之中生還的希望渺茫,也開始從其他第二十五旅官兵戰線的後麵展開攻擊。
在以前的時候,新軍主力部隊官兵不是沒有同敵軍短兵相接或者遭到騎兵衝擊短兵攻擊的例子。通常的情況下:精良防護的裝具都能發揮極大的作用,可是在麵臨這些職業精銳的時候。那過去的戰鬥中曾經抵禦過不少彈丸箭矢甚至刀矛攻擊的鎧甲幾乎絲毫起不到作用,不是防護力不夠,而是經過嚴格訓練並在冷兵近戰方麵有專長的人同僅僅接受過簡單近兵訓練的人交鋒的時候幾乎形同大人戰兒童,比男人對女人的差距還大。如同21世紀的某俄羅斯拳擊手戰街頭地痞那樣,隻不過因為持械而殺傷力更大。波蘭職業精兵的每三四次出手必有兩次精確命中目標,不是以巨大的力量把人的頭部砸出一個凹陷部位讓頭骨碎裂,就是精確的命中麵部讓人把人的鼻梁以兵器砸進腦子,而反過來的攻擊,不是不能有效命中就是被帶著護手的手臂乃至兵器所阻擋。
幾乎在一兩分鍾的時間內,三百名突入陣中的波蘭人就打倒了四百多名新軍主力部隊官兵,讓整個第二十五旅二營的防線大潰敗,而外麵的波蘭主力騎兵蜂擁般的突破了新軍主力部隊的防線。
不過也恰恰在這個時候,暫編師師部在戰鬥中時刻待命的近衛主力終於趕到了距離缺口不到一裏左右的距離上並展開了火力。這也是近衛精銳分主要用於南部,而分配給麵臨強敵的北路集群太少所帶來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