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東歐決戰(一)(1 / 2)

在張海的印象裏,17世紀的中國人沒有民族意識。一個標準是吳三桂或漢八旗等例子。卻沒有注意到相比宋時的張弘範之類的蒙古偽軍、經曆了元明時期之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潛在民族意識已經在哪怕是底層的不少百姓心目中生根。投靠滿清的宣大邊軍與關寧軍等人有一些靠譜戰鬥力的骨幹是花費巨大成本養成的結果,而滿清中的漢八旗卻在入關之後連對付北方農民軍殘部都困難。“偽軍”戰鬥力的下降,在一個側麵反襯了經曆了元代之後民族意識的初步覺醒

此時的李鋒身邊的一些舊人心中也多少是有些忐忑的,雖然沒有人說出來,卻不過李鋒憑借多年以來的熟悉所形成的感覺。

“當年南征北戰的時候,我們吃過不少大戶,也看過不少人的家譜。特意的翻過有關元代早期甚至之前的一些東西。這外族統治者究竟是與本族不一樣的。我們這樣做,是否值得?會不會被。。。。”劉子雲當年是一個沒有多少顧及的人,可是如今卻總有些顧慮。不僅僅是內心中的包袱,也擔心如果東方的危機解除了,自己這些人又將麵對什麼。以劉子雲的了解:李峰在西班牙新建的這支部隊戰鬥力上恐怕要強於當年的新軍主力部隊,就算此時的新朝也有進步並且有物力優勢,可是憑借劉子雲在江湖上社會上多年對人的經驗,他不相信在開國並且內外威脅喪失的情況下也會有大量的堪戰主力。再加上雙方相互了解程度上的不對等,李峰等人的隊伍出動,新軍的遠征部隊極有可能最終以失敗和撤軍而告終。

不過李峰顯然對張海等人的了解比劉子雲要多的多,而且因為自幼在張海身邊接受教育,一些意識也同這時代的樸素民眾大不一樣。針對身邊人的一絲動搖,李峰也並沒有動怒:“你太不了解師傅了。且不說新朝四年那件事情之後,一切都有些不同了。在當年新軍隊伍內部監管之嚴密、進取心之強大就是前所未有的。這樣一個組織沒有一代人的時間活力根本不會消失。而且你沒有聽到從波蘭人還有土耳其人那裏的一些傳聞麼?北路集群中的精銳很少,可是南路主力那裏有很多不比我們遜色的精銳主力了。我們擊敗了這北路偏師,也並不代表能夠動搖南路那裏。。。”

憑借從波蘭人那裏得到的不少情況與了解,李峰判斷北路新軍主力是偏弱的一支,近衛精銳應該並不算多。聯合波蘭人的精銳騎兵就有可能給這些以嚴重打擊,特別是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至於西班牙與英法等國後續部隊,李峰認為如果兵力太多,那反而有可能壞事。

因此在第一批登陸部隊上岸之後,李峰就決定隨同波軍主力一同出征了。“兵力並不算太多的情況下反而可以使進攻更為順利”李峰對波蘭的國王乃至一些貴族們說道。

就這樣:一萬五千名西班牙新軍及一些輜重兵約兩萬主力、古斯塔夫霍恩所率領瑞典步騎兵約兩萬主力、波蘭將領斯特凡恰爾涅茨基所率領的包括二十個連隊三千翼騎兵在內的兩萬波軍主力一共六七萬大軍在烏克蘭人的協助下展開了向預定方向的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