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黑海上也有一些打漁的小船,特別是在那第聶伯河彙入大海的地方。
在戰火已經燃燒到第聶伯河的時候,這裏的小船附近也開始多了一些載有軍兵的小船在巡邏。這裏的哥薩克人還有不少草原人對於這片平靜的海域並不陌生。除了冬天到來的時候,不知什麼原因這片巨大的內水也會變的諸如真正大海一般波濤洶湧外,在夏季的時候就是水性最差的人乘小船也根本沒有暈船這一說法。
“據說,敵人的大軍就在海的那一麵,隨時有可能利用水路趕過來增援。如果這些天發現有規模巨大的船影從遠方逼近。你們這些被挑剩下的人可千萬不要自找沒趣。明白沒有?”
“明白了,大哥!這裏隻有你上過戰場。聽說那些遠方來的強敵戰鬥力頗為可怖,我們會知道怎樣的。”
在這個新軍主力部隊已經兵臨東歐近東並讓整個歐洲都未之顫抖的時代,一些對那些風聞的質疑也在逐漸的蛻去。就是很多高傲的平民百姓和底層士兵,也不敢再用以前的那套眼光來看待問題了。
“你看,大哥,那遠處的船影似乎有些奇怪。這海麵上明明沒有多少風,它們卻航行的奇快。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大了這麼多,這必然有些問題。。。”
“是敵人!趕緊上馬吧!遠處的船在稍稍近些的時候,我們就迅速起身!”一名哥薩克有些緊張的對幾名民兵們說道。
經過張海與劉洪濤的最終商議:船隻還是打算直接突破河口,並在夜晚展開至少一晝夜的前行。如果發現攔阻的敵人那就清理掉,除非數十萬上百萬的西方主力,否則沒有什麼人能夠阻擋這些滿載著精兵的船隻。
第聶伯河是一條非常容易行船的河,水流的速度即便在夏季也不是很快,如同大運河一般。可河麵的寬度在大部分時候可比大運河寬多了。大隊的船隻行進的時候,反而對操船的技藝沒有運河之中那麼高。
二百多艘並不算大滿載著人馬的船隻在這下遊寬闊的河麵上,前後不過幾裏左右的樣子,多排隊伍可以並行前進。似乎在直接登岸之後無需花費多少時間登陸就可以直接上岸了。
應該說烏克蘭人雖然是草原民族,不過在得到波蘭人與西班牙人的支持與指點之下還是在這河口附近有所防備。在距離出海口大概三四裏遠左右的位置上修建了兩個臨時炮壘,部署了一些並不算大的戰船。並且在這兩個臨時炮壘上部署了二十門重炮、近百門輕炮,還有幾千名士兵負責防禦,甚至還配備了不少水雷。
不過當張海與劉洪濤率領的船隊先鋒部隊逼近這些炮壘,岸上的敵人剛剛展開火力的時候,就遭到了船上的後裝線膛抬炮的猛烈還擊。雖然夜間根據火光來交戰的時候精度不是很理想,作戰效果也不是很好,但是兩側六十餘艘小船行的千餘門後膛抬炮行進中展開的火力還是徹底的壓倒了岸上之敵打算找麻煩的欲望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