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率領主力部隊在臨近華沙城下的時候依據沒有見到請降的使者前來。基輔城下新軍精銳力量所體現出來的恐怖實力似乎在威懾方麵過尤不及,他沒有迫使大多數歐洲勢力在“淫威”之下妥協投降,反而引起了很多人關於整個“上帝世界”存亡的我危機。
有過幾百年合縱連橫競爭曆史的歐洲諸勢力其實都明白:妥協和投降隻有在自己的力量雖然弱於對方,但卻不是太為弱勢的時候才是一件合理的選擇或者有利可圖的事情。
如果強勢的一方擁有絕對壓倒性的戰鬥力,那麼至少對方也要是一個有過足夠信用紀錄、寬容而講規矩的人麵前才能妥協投降。羅德島的騎士們讚賞和敬佩土耳其人,卻絕不可能向土耳其人投降。而土耳其人同西歐人僅僅是信仰不同而非連人種都不同。
此時的新朝遠征部隊帶給西方的並不僅僅是恐懼,還有麵臨重回黑暗與“封建”時代的巨大壓力。
在這個時候,矛盾俞演俞烈的天主教與新教還有歐洲各國各勢力就像《共產黨宣言》中說的那樣“聯合起來了”,不論是正在打小算盤的路易十三還是遠在海峽之外似乎同歐陸毫無關係的查理一世,乃至這些國家中大部分躁動不安的新教勢力都已經開始逐漸了解到一個巨大的幽靈自東而來並在歐洲的上空徘徊。
在基輔之戰後的十天時間內,消息就通過近代化的驛站係統傳便了大多數國家,而在基輔之戰一個月有餘的時間裏。法國的路易十三、英國的查理一世、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還有奧地利神聖羅馬帝國名義上的皇帝腓迪南二世,天主教勢力範圍內的四大巨頭乃至國內眾多貴族的代表就在水路上距離最近的羅馬古城舊地展開了在原來的曆史上根本不可能有的一次緊急會晤。
17世紀的羅馬古城早已沒有了一千多年前的輝煌,退化成了一個隻有十萬人左右人口的普通城市。但即便是十萬人口左右的海港城市,放在此時代城鎮化規模無出其右的東方也算的上是一個繁華的古城了。
不僅僅是天主教的勢力,德意誌境內一些曾經在去年的時候還跟天主教勢力殺的你死我活的新教諸邦也派出了代表來參加了這次緊急的會議。並沒有打算趟過去教派戰爭渾水的波蘭人和瑞典人也出席了這次跨越教派的聯席會議。
以往的時候,在傳聞超過了人們想象範疇的時候人們下意識的選擇是“不信”,可是為了使人們確信新軍主力部隊的威脅有多大,竟然有五名在基輔會戰中被俘的俘虜被壓了上來,這些俘虜不但說著同廣東一帶的華語似乎完全不同的“新朝白話”,還略懂一點兒西班牙語。這樣兒的人,除了西班牙人那裏以外其他國家根本沒有渠道來了解。
“我聽說你們的國王正在派遣一支隻有十幾萬人的大軍向西逼近而來?我希望你們能夠告訴前來的朋友們:如果新朝想要什麼利益,我們可以坐下來好好談一談。現在已經不是幾百年前那個時代了。整個歐洲現在已經空前的團結起來,你們不可能達到必要的目的的。如果說不好,還會給你們的戰友帶來危險。。。”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一名通譯對那五名中的一名新軍被俘人員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