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掃蕩神羅(三)(1 / 2)

這一仗中繳獲的馬匹多少還是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官兵們,雖然這些優良騎兵的馬匹對於並不擅長馬術的新軍近衛部隊來說在一天時間之內有效的馴服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還是最終很快挑選出幾千匹可以充當馱馬的馬匹。在幫助官兵們攜帶輜重和給養的情況下,在並不像之前那樣平坦的道路上行軍也趕上在平坦地區負重強行軍的速度。

人的紀律性終究比初級水平的人駕禦中下等戰馬強了不少,在步行牽引馬匹的情況下,隊伍也不再像之前那樣混亂了.連續兩晝夜的急行軍,終於讓部隊瀕臨維也納這座歐洲最重要的城市。

在原本的此時代,隨著築城技術的發展,城防戰也成為比野戰更普遍的一種作戰方式,更別說麵對戰無不勝傳聞的強敵,斐迪南二世更是選擇了讓帝國主力十餘萬人雲集在這座歐洲大陸上最大的城市之中。華倫斯坦率領的大軍原本得到的任務僅僅是偵察和牽製那些強敵的動向罷了。

不過,此時躲避在山城之上派遣親信去觀望敵陣的斐迪南二世得到的可靠消息卻是:已知的範圍內,來敵不過三四千人而已。而且一個個疲憊不堪,還沒有全麵的鎧甲在身。僅僅隻有掩護頭盔和上身的胸甲罷了。此時的奧地利軍隊不少部隊還沒有像西班牙人或是俄國人那樣聞風喪膽。還是派出了不少偵騎去逼近到幾百米的距離上去觀望這些前來的強敵。

在舊時,觀敵了陣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因為在雙方相隔一箭之地的情況下,要想觀察到對方表情還有一些細節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可是在十倍貴重望遠鏡已經出現的時代。一名並不算是太過優秀的偵騎也能清楚的直接看到不少東西了。

“怎麼樣?這些來到城下的所謂強敵怎麼居然是這麼個東倒西歪的樣子?”斐迪南二世親自關心的問道。

此時的敵軍能來到城下,很可能說明一件事情:華倫斯坦已經戰敗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強敵還在城下這樣做作,更是沒有幾個將軍願意去“上當”。

更為了解局勢的嚴重,菲迪南二世內心中也多少一些企求意外的幻想:這些人數並不算多的強敵如果真的是因為自大而沒有多少外援,並且真的自大到以這種態勢也覺得能夠取勝呢?

“我從那最挑選出來的最精良的望遠鏡中觀察到了這些強敵每一個人臉上的汗水還有臉色以及不少人的表情。如果說這些都是裝出來的,那麼敵軍恐怕是選了一批最優秀的劇場演員來參戰。我們至少應該出兵試探一下這些托大之敵的虛實的!”

“抓緊時間,讓那些將軍們也去看一看吧!戰機不可失去,失敗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聽到這樣的話,菲迪南二世如臨甘露。

奧地利做為一個長期麵臨土耳其人威脅的國家,在戰備意識方麵也比不少東方政權強不少。執行這種試探性任務的部隊應該怎樣選派,其實是在兵臨城下的時候就已經準備好的。負責出戰試探的奧地利人總人數大概在一萬人左右,以確保能得到有效的掩護並靈活的撤入城內,而且這些人算不上是什麼“精銳”,就算損失了也不會讓守軍傷勁動骨。不過,在裝備上卻是準備周全的。這些人都配備了還算不錯的馬匹,如果麵臨危局難以回城,能盡可能的逃亡出去。而且普遍裝備了精良的鎧甲與盾牌,能夠在三十米外抵禦歐洲任何重型火繩槍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