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法聯軍在進行包抄突擊的時候前鋒部隊的進攻麵積不算太寬,這也是防備可能遇到攔阻。數萬人的大軍展開多路橫隊,突擊方向不過一千碼左右。似乎類似於當年克雷西之戰時法軍的隊形。不過克雷西之戰的地形條件十分有利於守防。而在這秋天的萊茵蘭附近,根本不存在那樣的地理障礙,整個大軍能夠以比較快速的速度展開前進。
可是當新軍主力部隊的火力展開的時候,二百多門各個方向上射來的定裝線膛抬炮在短短一分鍾左右的時間內就利用事線填裝好的彈藥打出了四輪火力。而旅屬加強炮營和各營群的加強炮連百餘門火炮則在短短一分鍾左右的時間內打出三百多發炮彈。身管炮彈不少是從比較遠的方向上發射過來的,所以並不像線膛炮抬炮那樣準確,不因為一個野戰炮連距離較近的緣故還是把六十多發炮彈打入到了逼近過來的敵群之中。
不算近距離的火力,僅僅是這些戰線上在短時間內展開的遠程火力就在有限的戰線範圍內短時間殺傷了兩千左右逼近過來的敵軍。
如果從南北兩路向封鎖線逼近過來的敵人都是波蘭翼騎兵那樣的精銳,那麼這針對第一橫隊不過一成左右的遠程火力殺傷顯然不會構成什麼影響。可是不論此時的西班牙還是法國,都不可能把近兩萬人那種級別的精銳集中於此。就像對付其他一些勢力的正規武裝那樣,一成左右的殺傷就起到了有效遏止西法聯軍突破性進攻的企圖。
南北兩路展開包抄突擊的西法聯軍在銅牆鐵壁般的封鎖線火力下大概超過四千人傷亡於猛烈的炮火之下。這些火力造成的殺傷往往死亡率極高,把人也打的慘不忍睹,一下就遏止住了敵軍前進的腳步。
不過,兵力規模不算小、精兵規模也不算少的西法聯軍在最初的進攻遭受挫折之後並沒有因為千人為單位的傷亡放棄進攻。因為不少人已經開始意識到:這極有可能是遠征而來的強敵設下的一個陷阱,隊伍必須迅速突圍。
各隊的精銳紛紛集中起來,南北兩路累計規模多達四萬人左右的騎兵展開了向進攻方向之外兩側的包抄性攻擊,似乎尋求其他方向上的突破。
這四萬多騎兵則分成三十多排橫隊以連綿幾裏之遠的縱深展開了向南北累計四裏左右寬度上的進攻。並且還有更多源源不斷的騎兵在後方集結起來準備隨時投入到前方加強攻勢。
同時:南北兩路的步兵集群在第一橫隊遭受失敗之後也迅速撤了回來,有一定活力和戰鬥力的後備隊展開了進攻。
在此時,腓力四世與李峰等人的心也開始驟然間提了起來:如果這次大軍主力的進攻再次碰壁的話,就說明新朝主力部隊已經在昨天夜裏構築了一道堅固的包圍網,參戰聯軍主力大部的命運似乎已經注定了。
遠方沿著秋風的方向又開始響起了密集的銃炮聲,似乎還夾雜著人馬的撕鳴聲,讓腓力四世與李峰等人的心不由的猛然間沉了下來,也感覺到一陣的後怕:幸好核心部隊的很大部分被帶到了更遠的外圍,不然恐怕真的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