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最後攻略(1 / 2)

這樣就會給遠方還沒有了解前線戰情的敵人一段時間的迷惑,使他們不能在最短的時間能證明前線的西法聯軍已經遭遇大敗。這就會為我們由海路展開的行動爭取到足夠的時間,最大限度的避免我軍的大軍還沒有到,裏斯本一帶的殘敵核心就有可能由海路離開歐洲的情況。

因此,劉洪濤在權衡了利弊之後,並沒有讓部隊迅速進攻這一大股看起來比較堅固的敵軍堡壘及防線。其實還有一種憂慮劉洪濤並沒有講。科隆是德意誌傳統手工業和兵工業的重地,有大量的敵軍潰敗到城鎮之內並不僅僅是會增加隊伍在清剿作戰中的傷亡乃至所花費的時間,還會在人才和人力資源方麵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麵對在科隆一帶集結起來的二十餘萬西法聯軍所組成的戰略集團,劉洪濤的想法也是盡可能的通過圍困來迫降對手。

而陸上的主力部隊其實並沒有迅速向法國南部甚至更遠的地方展開攻勢的必要,那樣同樣有可能使遠方的核心殘敵成為驚弓之鳥,並不是劃算的。畢竟如果海上的突擊行動不成功,最後的攻勢很顯然要拖延到冬季了。

在先頭部隊以閃電般的速度抵達科隆一帶之後的第三天,新軍遠征部隊十餘萬人的主力大軍也基本上快速的跟了上來。後續的大部隊僅僅上沒有繳獲到足夠安裝有人力螺旋槳並可以在陸上人力或者畜力搬運的新型輕船隻而已。然而攜帶所有人畜的一般船隻並不缺乏。在前進的隊伍以最快的速度清理掉沿河一帶敵軍的抵抗和有可能帶來的騷擾之後。新軍主力部隊依托河道也能夠在節省馬力的情況下展開每晝夜大概二百裏左右的快速推進。因此在先鋒部隊於科隆一帶同西法等國聯軍對峙後的第三天左右。張海也就率領大部隊跟了上來,並實現了兩軍的會合。

劉洪濤當然並沒有把自己的想法隱瞞,而是一五一十的講了出來。

“這幾天的時間,船隊已經通過秘密的方式由陸路繞過敵人在科隆一帶的河防據點。到達北麵二百裏左右的地方。為了最大限度的確保部隊行動的隱蔽性,同時還有數以千計以馬隊遊騎做後的隊伍在科隆到荷蘭境內的阿納母一帶的河道以最大的密度展開襲擾作戰,以確保我們的船隊在北上的過程中能盡可能的利用河道加快速度,同時還不被敵軍所察覺。我估計再有一周左右的時間,船隊就會抵達萊茵河出海口一帶並展開出海作戰。所以。。。所以我覺得我也要盡可能的動身了。。。”

如果是以前,劉洪濤未必會講這樣的話,因為出海作戰不同於內陸作戰,帶著新軍重要的隊伍出海作戰對於新朝來說實際上是一種難以承受的政治風險。可是如今在取得了決定性的作戰勝利。近衛先鋒旅的官兵們也承受了足夠多的作戰。劉洪濤確定張海不會再讓那些最精銳並在戰爭中起到足夠作用也打夠了仗的官兵們繼續進行這種高風險的作戰之後,再講這樣的話就是可以接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