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誘敵決戰(二)(1 / 2)

南俄的寒冬同樣嚴酷,行軍中的官兵不小心沒有穿好手套或內襯或者讓臉部暴露的皮膚碰到頭盔的時候都有可能不知不覺的引起一塊凍傷的傷痕,在北上兩晝夜左右的時間而沒有發現能夠征集糧食和水源的任何村落後,王新盟所率領的數千人的隊伍似乎不得不在淩晨的時候準備向南原路返回了。

然而在天亮的時候,擁有絕對兵力的俄國人不惜代價的在大軍並不算廣闊的營壘四周堅硬的土地硬是以不少人凍傷甚至累死為代價挖掘了多道壕溝甚至修建類建議的胸牆工事,以十多萬大軍將王新盟所率領的七千餘人團團圍困起來。

俄軍顯然不打算再像以前那樣展開總攻擊了,而是企圖用攔截和圍困的辦法使自己處於防守的一方。

這一點當然難不到以第三旅為基幹的新軍主力部隊,在逼近到距離敵人一二十步左右的時候,隊伍裏就準備了捆綁有重手榴彈的前段包鐵的竹竿展開“爆破攻擊”,攻擊和掃蕩那些掩蔽物後的敵手。

比起重手榴彈來,這種“爆破杆”在後勤上有其局限,然而局部掌握火力優勢和戰場主動權的情況下卻比沒有靠譜碰炸引信的重手榴彈更容易準確的在合適位置上爆炸,通常使一枚爆破杆必能殺傷一名全副武裝的敵人,並能使三四個人在短時間內失去戰鬥力。這樣的效率,是在擲重手榴彈的情況下很難做到的。

俄國人的“包圍防線”大概在方圓一裏周長左右的樣子,雖然以十幾萬大軍來說兵力也算的上充足,可在沒有料到這股“少年義勇”部隊在重手榴彈近戰攻擊方麵似乎比以前的對手突出了很多的情況下也瞬間就麵臨崩潰了。

不過,那些俄國人利用兵力優勢和冒著非戰鬥減員的代價在夜間挖掘的壕溝和防禦工事雖然難以抵禦第三暫編師官兵的突擊,卻還是給不少車倆的通過帶來一些麻煩。在官兵們忙碌著架起簡單的橋梁並推著一輛車渡過壕溝的時候,整個並不算太大的包圍圈內的俄軍也重重的逼近過來,從而在包圍圈的南麵防線上重新形成了包圍。

擁有機動力和兵力優勢的俄國人把主要的力量部署在大概八十步左右的位置上,在這個距離上不少重火繩槍和輕炮乃至拋射的弓箭都能帶來不小的威脅和壓製作用。然而在重型盾牌或車輛的掩護下,弓箭的效能被最大限度上的削弱了。就是一些輕炮發射的重彈殺傷效能似乎也進一步下降起來。

王新盟命令隊伍依舊以弓箭和銃炮在利用少數幾個銃管重新填裝的情況下同對手展開對峙作戰,這種對峙作戰也不可避免的帶來一些並不利於新朝軍隊的傷亡損失。不是說不占便宜,而是明顯不如雙方兵力上的差距。

“這樣不行,給對手的壓力太小。讓步兵以弓箭為代價展開幾次突擊作戰吧!”王新盟下令道。

就這樣,一些雖然並非弓手但比較擅長射箭的官兵以精銳散兵的方式脫離軍陣對圍困之敵展開了多次試探性攻擊。這些有勇氣逼近到三四十步左右距離上展開近射的弓手。乃至白兵突擊的威脅終於迫使俄軍把兵力越來越多的圍攏過來,增加了包圍圈的厚度和應對能力。同時,俄軍也開始展開類似的散兵突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