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政事概覽(二)(1 / 2)

雖然剛剛回到宮中的時候還沒有來的極細看這一年來積壓的奏報,但是從這歸途上的一路了解的情況外加一些有關大事的奏報來看:這一年多的時間裏沒有發生什麼有危機的大事。兩廣雲貴等地發現過一些三十萬兩數額以上貪贓枉法的大案,這就是最為嚴重的一些事情了。落後的政權組織機製補充了一些新鮮血液的情況下,過去沒有暴露出來的一些事情開始浮出水麵。不過這些數額結合犯罪的性質及職位,還不是乾隆嘉慶那種膽大點兒的科級吏員都能撈幾十萬兩的局麵,算不上十分嚴重的問題。當時代政的張林等人都做了必要的處理。替換選用的人員也都是南京府學班中的一些優秀分子。

“我們新朝說是革新天下,其實在很多製度的完備方麵連前朝都不如,更別說和兩宋相比。在所謂的宮裏,我們不過是相當於從一家小康之家的小門小戶進化到了大族家規水平而已。還不是那種特別有規矩的大族。完全是靠了我們在其他方麵的一些特殊優勢才贏得前所未有的局麵。千蘭,我不知道這一年多的時間裏,你可按照我以前的粗略構思草擬比思考出了什麼規劃了沒有?”

多年的為君經驗讓張海不像少年時那樣自以為事了。自己擁有的優勢隻是理念上的優勢,一些具體的政務方麵可能還不如包括李千蘭在內的身邊一些小女孩兒。

李千蘭沒有多言,而是把文件櫃裏一份百餘頁足足一本書,估算字體和規模大小約數萬字的冊子拿了出來。

以張海對身邊孩子們的了解明白:這些東西絕不會是自己前世寫一些小說那樣的憑空杜撰,最多稍有參考,必然是建立在不少的與弟子們之間的討論交流還有對大量政務工作進行的總結的基礎上的。如果說古時一步律法和史書的出台需要幾年的時間,那麼恐怕這本冊子醞釀的時間也完全不算短了。至少應該是自新朝開國之初的時候就開始籌劃了。

“過去的政權乃至各種勢力和組織,最大的問題其實也同我們現在的新朝所麵臨的問題一樣:重品級與等級而不種責權和分工。以一個大族家裏的規矩舉例來說:雖然名義上也有一些分工,但是一件事情,往往大當家之外二叔能說的上話三叔也能說的上話,最終的結果必然是以人為核心的派係林立,我新朝這樣有理想和朝氣的政權往往也不能免俗。所以我不希望我們新朝的組織是一種人身依附型等級製的翻版。”張海的這些話記得對李千蘭等人提醒過,雖然這有可能讓孩子們的不少心血白費,但張海還是這樣提醒道。一開始仔細思索後覺得這種事情還是等西征大軍的不少人回來之後再做商議也不遲。可是之前與李千蘭先交換下看法,看看身邊孩子們的大致思路也無不可。

想到這裏,張海就首先翻到了行政區化這一基本構想。

重州府而弱省,減少行政區層級化是張海很早的想法了。現在的新朝政治構架,實際上是強大的中央武力與少數核心地帶直領縣一級的單位,即便以張海及身邊的孩子們這種相當於幾十個勤政君王的奏報處理效率,仍然感覺到很多方麵力所不能及,控製的了“塊兒”就管不到“條兒”,在監管能力方麵擁有巨大軟實力優勢的情況下也是捉襟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