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天下太平(1 / 2)

新朝十一年二月初二的日子一到,不僅僅是陝南冒險伏擊的事情發動了。

幾乎同一時間從遼東到兩廣又有十多支早已準備好的“百人隊”因為遭遇到了提前的進剿不得不提前展開了行動。大多數殘敵的據點因為已經事先被了解到一些情況,在各府城能夠集結起來的少年義勇軍的圍困之下陷於徹底被動的境地。

也有一些內情部還有地方並不掌握的幾處起事點避免了這種厄運,不得不提前展開了流動作戰。

在這沒有有線電報也沒有無線電的年代,又是在“全球百分之三的陸地上集中了三成人口”的中原漢地,流動作戰具有世界其他地區不可比擬的便利性,特別是在少有河流與山川險阻擋道的北方地區。

而遠非一般農民軍可比的一二百人左右的精幹隊伍,在行軍的便利性和隱蔽性上又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因此就算這些人談不上什麼群眾基礎,往往經過一個地方隻要被民眾發現,就有新朝行政與情報部門安排的人手以最快的速度展開傳信。各地以府為單位的大軍還是花費了十多天的時間才能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將這些殘敵團團圍困起來。

在圍剿戰鬥中,並非畢業年紀的“少年義勇”們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體現出了遠比舊公安軍更強的作戰覺悟和戰鬥意誌。

往往這些強悍的殘敵殺傷幾十人左右就能迫使一個營的公安軍隊伍不敢再追,可是經過數年自幼培訓的少年義勇們往往就有以一個營四五百人的兵力同這一二百規模殘敵進行決戰的勇氣。即便承受兩成以上的損失在嚴厲獎懲管理之下也有服從命令的決心。

當然,新朝少年義勇們沒有之前的那種選拔優勢。六七年左右的校園生涯中時間主要分配在軍武體育,勞動課程,文化課程三個方麵;在裝備差距不大的情況下整體戰鬥力明顯不能和這些精悍的殘敵相提並論。

當那些殘敵逃亡到事先準備好囤積有糧水的山嶺高地上的時候,往往一個府所能調動起來的幾千少年義勇與幾千公安軍加上一定民眾輔助人員萬把人左右的力量在攻山的進程中也往往受阻。

在一方擁有火器的時候,弓箭戰在山地的優勢已經不像冷兵器時代那樣大了。可是往往這些動員起來的力量多半並沒有與殘敵死戰的決心。

不過:讓這些殘敵想不到的是恰恰也就在二月二起事之後不過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剛剛從西北回事的近衛部隊就以最快的首都抵達到了戰區,這卻是這些強悍的殘敵們始料未及的。

精良的鋼盾掩護下的線膛槍械戰鬥兵即便在白天的正麵攻擊中也能防禦住山上射來的大部分箭雨,而擂石等防守彈藥則需要不少人手與時間的準備,這些臨時頑抗的據點雖然儲備有一些類似的準備,但也在之前的戰鬥中消耗了大半。遠征而來的近衛部隊展開光明正大的最後一擊的時候,唯一有點兒威脅的大型擂石還有“萬人敵”一類的爆炸裝置也因為守敵規模不大兵力不足的問題沒有造成太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