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風波暫平(1 / 2)

經曆了不少事情,楊思雖然是個堅韌的女孩兒,可在這種情況下也驚慌失措的哭了起來:“我。。。我一切都是按照聖主的豐富做的。所以的話都已經做了筆錄。哦,當時很多人都在不遠處,應該可以做證的!”

聽到這樣的話,張海差人找來了當時的筆錄,還有不少證人確認的畫押,心中的疑惑才稍稍寬了些。

這也是因為張海相信自己身邊的人經曆的事情更多,對於自己的一些事情,應該更不懷疑才對。沒有理由隨隨便便就有這麼大膽子。想到這裏,也覺得自己給身邊那些孩子們的壓力過大了些。

“好了,這件事情是我自作自受,確實不管別人的事兒。。。”張海有些懶意的回道。

“那些剛剛進宮來的女孩兒怎樣安排?”這時候宋子悅提醒道。

想起這些事情,張海還是感覺到一團亂麻。但此時的心緒已經冷靜下來,對於後宮的事情也有了一些大致理性的思考:這次自己從一開始就錯了,就算想讓後宮自由且豐富多彩些也不能淨選些這樣兒的人進來,而且數量也太多。一個男人的精力就算再旺盛,長期下來可以夜夜笙歌,比過去一些民間大戶稍稍過度的一些略強些也就足夠了。這次一下讓幾百名這樣兒的人上來,那麼以後就少有調整的空間了。因此這些人必定要裁減三分之二以上。頂多隻留五十到百人左右。

除了李千蘭以外,再加上其他四十個女孩兒,已經足夠了。今後累計最多幾百人,大概傳統宮廷十分之一左右的規模應該也就可以了。如果再多,那必然在沒有太監的情況下於後宮的管理上會出現一些問題。

“我會處理好這些事情的!”張海最終鄭重的回道。

有了之前整整一周的教訓,張海再也沒有了縱欲的興趣,重新回到書房處理起一些政務來。新朝十一年春季各地傳來的一些消息總還是讓張海的心情稍稍有所緩解。農時上還不是收獲的季節,也還並不知道今後會發生什麼事情。不過自從新朝十年的時候花費巨大投入帶來的“新人”在危機情況下投入到各個領域,新朝的工商業並不像以前那樣僅僅在蘇南浙北一帶異常興盛,不少二三線地方的工商業也開始興盛起來。

成熟的農業文明時代,相比原始時代最大的不同就是有了大量專門脫產的工匠藝人,新朝每年從義務教育體係新學畢業或進入實習狀態的新人約有一百三十萬到一百四十萬之眾,新朝十年那一批當中有至少五十萬人增援到西域及更廣闊的境外協助劉洪濤等人鞏固新占領的地區。而新朝十一年春天隻需增加三十多萬人補充到西域極其他地方,而其餘百萬名左右受過文化與勞動技能培訓的年輕人投入到行政與工商業經濟領域,這就意味著在起點本就不低的新朝十一年,像去年那種各領域的明顯改善至少還能再持續一年。張海當然知道在此時代,這種拓展性的高增長率是不能持續,但無形中還是有些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