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籌備集體婚禮還有分封賞賜的一些大事,張海這些日子也並沒有閑下來。西征的事情大致結束之後每日奏報的數量雖然相比過去減少了很多,卻也使得張海能夠親自深入了解一些情況。
在工作劃分中,英勇勳章獲得者們送來的奏報屬於二類乙重要性的層次。同樣屬於還算是比較重要的東西,因此張海也就在不久之後就收到了有關“粉軍部隊”的提議。其實在這種時候,有關新朝未來在失去了內外對手之後隊伍會不會衰敗的擔憂也不是沒有人提過。不過張海卻認為在新式的義務教育已經開始推廣起來,基層官兵的覺悟與意識也與舊時的農民有了很大不同的情況下,一支軍隊就算衰敗也不會衰敗到哪裏去,無需過度擔心。可這種感覺卻並不能成為可靠的理由。而張洋的設想無疑是開啟了一個思路:如果能用千把人頂多幾千人的代價在新朝主力部隊還擁有足夠戰鬥力和影響力的時候進行這樣一次試驗,那許多方向性的問題也就可以最終明確下來了。
就這樣,趁著大多數過去弟子和軍官骨幹都在京城,張海也就打算招更多的人來討論一下這些方麵的事情。
不過,張海轉念間卻有覺得似乎有些不妥。
如果這種部隊的最終結果證明就算新軍主力部隊不進行最基本的戰敗,有擁有對周邊之敵的壓倒性力量,那麼對於部隊的影響會不會很壞?這種事情也隻能在小範圍的討論了。張海在諸弟子中思索了許久,最終還是覺得由高海亮來親自負責這件事情。而且最好相關的訓練和準備還要秘密的進行,如果說一定要有什麼其他的知情人的話,再加上柳香等人就是頂天了,也隻有這樣才不會遭遇到太大的影響。
高海亮在新朝建朝初期的幾個主力旅負責人中並非各方麵都非常突出的一個人,可恰恰是因為如此,要說內戰的時候同各種非常規力量打交道最多的除了當年的李鋒還有遠在天邊的劉洪濤等人就屬他了。而且身為張海弟子之一,高海亮也屬於一個不會有太多執念的人。
想到這裏,張海在思索了片刻之後也就把高海亮找了過來。
當張海提到要組建一支旅規模大小的秘密部隊,並且這支秘密部隊為了保密甚至要在南京城北軍事保密區內的時候,高海亮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興奮。始終以來,高海亮所在的部隊因為一些曆史原因沒有參加過遼東決戰與北征,也沒有參加過新朝三年的南征北戰似乎總是矮了一節,而要建立這樣一支部隊很可能說明自己終於能夠為聖主所器重的人了。
“這個新組建的步兵旅將配備不少的馬匹和車輛,在重型化程度上幾乎可以和輜重部隊相提並論了。按照我們的設想,全旅應該有五千人左右,所配備的馬匹多達六千匹,車輛四五千輛;擁有六個炮兵連三十六門重炮和萬餘發左右炮彈,還擁有八萬支定裝抬炮可以在提前裝好彈藥的情況下開火射擊,當然也包括其他一些裝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