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知道此時張海也並沒有真的相信張林所說的那些話,也許是自己不記得的哪些夢話或筆記被看見了那也不好說。但是夢話和隨筆必然不會有太過完整的內容,讓張林詳詳細細的複述一邊那個時代的曆史,對於自己這個前世曾經有一定軍事與曆史興趣的人來說就很容易能夠從中發現這是不是編造的。畢竟:即便再有想象力而且經過自己的提點,明末時代的人也根本不可能複述出20世紀的一些曆史細節與戰爭細節。
張林的先是沉默了片刻,思緒飛到了那個那個鐵與血的革命年代,認認真真的講起了當年的經曆。
“那時候的我雖然不過二十幾歲,但是在革命隊伍裏的資曆已經是很老的了。聽說別的根據地裏有的軍團長也不過像那時的我一樣的年紀,更別說我還有切切實實的留蘇背景。但是我並不願意參與太多的中高層雜務,我看到根據地裏的戰士們缺乏的並不僅僅是槍炮彈藥,還缺乏戰術素養和訓練知識更為優秀的基層軍事領導,因此就主動提出從一名連長做起,並且提出了一些有關軍事方麵的建議,也正因為如此,我成為江北蘇區一名王牌連長。。。”
“你這個王牌連長都有什麼樣兒的火力配備?”張海試探著問道,同時心道:是騾子是馬,是真是假,就看他怎樣回答了。
“也沒有什麼特別,我的連是個加強連,共有四個步兵排一個火力排二百多名官兵,擁有二十挺捷克式輕機槍,其中排部2挺,各班1挺。一百支駁殼自動手槍以及一百五十支栓動步槍,連火力單位6支47毫米迫擊炮2挺重機槍。通常作戰的時候攜帶一兩千發47迫彈還有四萬餘發子彈。。。”
聽到這些話,張海愕然了:從這些話可以看出:張林是未來人為事實。可是土地革命戰爭年代紅軍,還是江北蘇區、還是三一年,怎麼可能有這樣兒的火力?集中資源都不可思議。以張海的認知:那時候的紅軍一般來說在剛剛打了大勝,軍火物資比較充裕的時候一般也就每人三十發子彈左右,算上機槍隊伍,每人四五十發就是頂天了。同擁有足夠人力兵力不太需要快速機動,而且掌握著大量地盤不需要太過於顧慮傷員負擔不同的是:強調機動力的革命戰爭年代的紅色野戰主力就算有足夠的彈藥,每人也往往隻能攜帶四五十發子彈。。能達到一般軍閥一半的標準已經是最好的時候。畢竟:繳獲對手軍火說的容易,可那個年代的政府軍不是古巴革命時代權利意識開化的古巴人組成的,內戰中也往往因為麻木不仁的自保和小團體意識對抗激烈,往往隻能占對手很少比例物資。輕機槍?那就更邪乎了,捷克式輕機槍大規模普及到中國軍隊應該還是三三年的事情。中央紅軍也是到了第四次反圍剿的時候才從某個不遜色於“德械師”多少的中央軍王牌部隊中繳獲了幾百挺輕機槍,之前的輕機槍是比重機槍都要少見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