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東洲大陸(二)(1 / 2)

在新朝二十五年以前,規模多達三萬人的新朝新軍主力部隊正規軍也增兵到了新大陸北部,使新大陸北部的新軍主力部隊正規軍一下增加到了四萬人左右的規模。針對印第安人不同於一般正規軍隊的組織特點,增兵至新大陸北部的討伐隊也做了不同的編製。

重新形成了以“討伐隊”為單位的一種作戰集團。八個野戰旅在配屬必要的人力後勤部隊後形成了130多個“討伐隊”,每個討伐隊由一百五十人規模步兵中隊、一百人規模的炮兵中隊,五十到七十左右的勤務與通信中隊組成,達到三百餘人的規模。

新朝在國內以及日朝等地的戡亂與治安作戰中留下了大量寶貴的作戰經驗總結紀錄。這種經驗總結紀錄的專門總結與集中也是新軍同大多數舊軍隊的不同。加上張海本人對後世抗戰時期的敵後作戰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很明白在這種形態的交戰中基層防護與火力的重要意義。尋常的日軍中隊在掃蕩中很容易被八路大規模的部隊伏擊或重創,然而配屬了幾乎和步兵人數一樣多的重機槍和隊屬炮單位的日軍討伐隊不論正規八路還是地方武裝對付起來就都不那麼容易了。

在承認新大陸北部印第安人作戰表現的前提下,為了盡量可能的減少火器的以外被繳獲和流失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討伐隊在火力配備上並不是如很多人想象的那樣為了應對近距離的交戰而大量使用燧發排槍一類的待發火器,而是選擇了更重的後裝線膛抬槍。

二十多斤大概折合十幾公斤重量的後膛抬炮能把近三兩重的長條形彈丸以接近黑火藥鉛彈類兵器極限的速度發射出去。不少一個人都抱不來粗樹,有效射程範圍之內都會被這種威力和穿透力巨大的彈丸洞穿,當排槍展開並進行精確開火的時候刻意輕易的在百步以內的範圍內打斷很多看起來需要花費不少功夫才能收割的樹木。

除了大量的線膛重型火槍手之外,還有上萬名“神箭隊”成員成員加入了行動。

在當年西征的時候,後裝線膛槍射手和神箭隊官兵都是新軍遠征部隊戰鬥力最強也最有地位的近衛部隊得象征。而到了新朝二十五年,隨著國力和家底的根本性改善,這些昂貴的裝備已經能夠普及到一般的國內機動治安興力量之中了。而新軍主力部隊得獨有優勢則是一般政權很難承受的神箭隊官兵培養成本,還有那些實戰化基地化訓練高昂成本培養出來的具有相當強射術水平的線膛槍射手。

為了應對新大陸北部征戰的特殊需求,這些討伐隊還裝備了大量可以用線膛武器發射的整裝散彈,每發能夠把二十七枚一錢左右的彈丸打出每發幾乎都不遜色於過去小規格鳥槍鐵炮彈丸威力多少的散彈。

這樣一來,一個討伐隊在展開隊形的時候幾乎能夠有效的在複雜地域內控製兩裏左右的戰線。在一百幾十支討伐隊及大量輔助武裝展開行動的時候就能夠針對超過萬平方公裏區域內的目標於兩百多裏的戰線範圍內展開突襲與圍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