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既然早就來了,怎麼可能不知道這兩個子一直在偷懶,他索性睜一眼閉一眼罷了,走進祠堂,先是向供桌上的牌位施一禮,而後才憤憤的看著二人,怒喝道:“知道為什麼罰你們嗎?”
“因為我們去獵熊。 WwWCOM”孫暠真的回一句。
孫堅差點沒被孫暠的這句話氣吐血,用手憤怒的拍一下供桌,但馬上,孫堅意識到,自己這樣是不對的,打拍供桌,對老祖宗不敬,他又立刻一臉誠懇的向著供桌上的牌位虔誠道歉,之後來到一個軟榻上跪坐,看著兩個子侄,柔聲道:“所謂英雄,並不是戎馬一生,殺進下英豪,就是英雄,而是運籌帷幄,決勝千裏,兵未動而知先機,馭眾將而兵不亂,此乃大將之風,像你們這樣,爭強好鬥,憑一時意氣,去獵……熊,你們自己,你們這麼做,能成功嗎?”
“不能。”兩個的同時答道。。
孫堅的一席話,讓孫策對他的看法大為改觀,史書中記載,孫堅有勇,卻不善謀,可是孫策見到的,卻是一個有勇有謀,還善於開導子侄的人,這樣的人,和曆史上所描述的孫堅,簡直判若兩人。
孫策誠懇的點點頭,孫暠雖然和孫策相差僅一歲,可他畢竟是孩子心性,不懂這麼多,此時孫堅現,孫策似乎和以往大不相同,便笑著問道:“伯符,,今為什麼要看孫武兵法?”
“兒子想像父親一樣,披肝瀝膽,為國盡忠。”孫策鼓起勇氣,朗然道。
孫堅驚得雙目圓睜,凝望著兒子,詫異道:“你年紀,就想上戰場嗎?”
“投身戎馬,保境安民,就像父親一樣,兒子也想如此。”孫策本想的更壯誌一些,但是考慮到自己的年齡,他還不敢太露鋒芒。
道保境安民,孫策又補道:“兒子從前沒有意識到習文的重要性,今兒子懇請父親準許兒子文武雙修,做一個頂立地的男子漢,為我孫家爭光,為父親排憂解難,與叔伯們一起並肩作戰。”
這一席話,哪裏是昔日隻會舞刀弄劍的孫伯符會出的話,孫堅目光炯炯的望著兒子,許久許久,他竟然忽略了兒子的年齡,隻從口中緩緩迸出兩個“好”字,而後看著孫暠道:“伯衝,你呢?”
伯衝是孫暠的表字,此時他一臉懵懂的望著孫堅,又時而望了望孫策,雖然他不知道孫策所的什麼大意,什麼投軍到底有什麼意義,可他還是堅毅的點點頭:“我聽伯符表哥的,我也要保境安民。”
“哈哈哈。”孫堅一臉興奮的望著二人,起身拍了拍衣服上的褶子,吩咐道:“行了,你們倆今跪得時間夠長了,回去早早休息吧。”
孫策告別了父親,回到自己房間的時候,已經是深夜了。
四周很靜,隻有打更的更夫時而敲著破鑼,路過後院牆的時候,還不忘吆喝兩嗓子。
此時的孫策,已經徹底適應了新的身份,新的生活,和新的人生觀,在這樣一個動蕩的年代,孫策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先就是要識字,認字,而且要會寫,如果手裏有鋼筆,碳素筆,孫策自然可以寫一手好字,可是這個年代,用的都是毛筆,而且是在竹簡上寫,所以,這就需要長時間練習,才能見成效。
另一點,搏殺技巧,一招製敵孫策都會,而且,如何訓練敏捷度,如何訓練更達的肌肉他都有經驗,可是要想在戰場上生存,僅僅會一些擒拿格鬥是不夠的,必須學會運用長兵器,短兵器,盾牌,弓箭等類工具,才能活到最後。
雖然舊主之前習過不少東西,有挺多可用的,但是孫策自認為,這些還遠遠不夠,他要練得更強壯,更敏捷,更善戰才行,萬一日後虎牢關一戰,自己遇上呂布怎麼辦?僅憑自己的擒拿格鬥去和他打嗎?恐怕這樣還遠遠不夠吧。
可下一秒,孫策又暗笑自己僥幸,如果曆史的腳步沒有變,即便自己從軍,恐怕也遇不到呂布那匹夫吧?
腦中胡亂思索著,孫策一件件脫去衣物,慢慢躺在床上,可他卻無法踏實入睡,猶豫了很久,孫策再一次拿起竹簡,走到油燈旁,靜靜的看著。
孫策並不知道,在他看書的過程中,在窗戶外麵,僅披一件外套的孫堅,正默默地注視著他,透過紗窗的投影,孫策手持竹簡的身影映入眼簾,孫堅觀望了一會,不由暗思:“這孩子,莫不是今墜馬,摔壞了腦袋?怎麼忽然變得勤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