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苦寒窯,談苦說笑(1 / 2)

其實人生很簡單,做自己想做的事,也許在現在這個社會,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太難了,空有一身抱負,卻沒有自己的安身之處。

最簡單的生活就是點點滴滴也可以體現自身價值。比如孝順父母,以誠待人,…

一切的一切都源自於自身修養,道德品質。

每天笑容常駐,無欲無求。這就是人最初的夢想。

他(他姓周,在家排行老二,大家都叫他小二)家很平凡,平凡的沒有一個閃光處,也許隻有他的家可以說是如今社會上的一個亮點。

兩間土窯,其中一間隻可以睡人,因為隻有一個土炕,人進去連腳踩的地方也沒有。這間窯中住著他的爺爺奶奶(都已七十多歲,看起來還算健朗)

另一間土窯看起來了比第一個大多了,剛一進去,一股黃土味重的讓人窒息。

那牆角有牆皮不知道掉了多少次了,如今看上去是新弄的,還沒有幹。

炕不是很大,中間有點塌陷,卻又一米多高,和灶台連在一起。不知道是那個人設計的,看起來有點不美觀。人們問他的父親為什麼設計成這樣,他笑著說“這樣方便通煙,灶台就不會有堵塞情況”這樣的炕每天要承受四個人的重量,可想而知,貧窮到了什麼地位。

灶台很簡單,是用柴火,可以看出,這些柴火都是潮濕的,可能是被雨淋濕了,也可能是窯中是陰暗的,把柴火放潮了。隻有半袋麵了,不知道這些麵還可以吃多久。

灶台的對麵放著一張桌子,怎麼看怎麼別扭,隻要你仔細一看,就知道這張桌子少了一支腿,是用土塊壘起來的。

桌上放著一個煤油燈,燈芯很短,油已經快沒了…

這就是他們家中大半的家具。

他的父親以前在煤場上班,一次意外,讓他失去了左腿,家裏唯一的勞動力就這樣回到了家中。父親不知一次的找煤場的老板,最後的結果卻是,被趕了出來。

母親長年待在窯洞,有很嚴重的風濕病,隻要有個風吹雨打,都會感到身子不適。

他們一家有六口人,他還有一個姐姐,現在在讀初中。

這樣一個家庭,一個還在為溫飽忙碌的家庭,如果是以前這樣的家庭太多太多了,可是現在是二十一世紀,這樣的家庭很少,卻那裏都有,他就是其中的一個。

他們的日子雖然苦,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怨言,還是一如既往的感到溫暖。

因為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有著農民的樸實,也有著發自內心的快樂。

他今年上小學六年級,因為他們村隻有三四十來戶人,(有好多人,已經搬出了這個村子,隻有一部分還在)所以學校就建在了離家十幾公裏外的鎮上,和初中在同一所學校。

天還很黑的時候,姐姐就已經起床了,姐姐是個懂事的孩子,知道爸爸不能再下地幹活,知道媽媽也有風濕病,就自主挑起了全家人的膽子,家裏還有一頭牛,給牛弄草料,…

等她做完的時候天快亮了。

“小二,快起來,上學了”姐姐看著正在熟睡的小二,有些不忍心把他叫醒,可是也沒辦法。

就這樣,姐姐和小二走上了去學校的路,他們家很偏僻,要翻過一座山,還要有幾裏地才能到學校。

在路上姐姐拿出準備好的窩頭給小二分了一個。

在學校的時間過的很快,小二放學了,卻遲遲沒有回家,因為他在等上晚自習的姐姐一起回家。

也許這就是親情,不需要多少言語,行動告訴我們這就是親情的力量。

當他們回到家的時候已經快十點多了。

爺爺奶奶因為年紀大了,早已睡下。父親今天不在,今天村子有人出嫁,父親雖然腿不行,可是字寫得不錯,就讓他寫的東西,今晚沒有回來。

隻有母親坐在土窯前,望著孩子回家的路,渴望孩子趕緊回來那份擔心與想念

是每個父母都有著的愛。

母親有世上最偉大的愛與仁慈。

看見孩子映入眼簾,那種激動與無限的母愛無人可比,母親也開心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