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培育時代人才,助力中國製造(1 / 2)

培育時代人才,助力中國製造

熱點話題

作者:陳賀

支撐中國製造,助力強國夢想

隨著中國版的“工業4.0”——《中國製造2025》規劃的發布,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製造業人才隊伍,走人才引領的發展道路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作為培育技術型人才的重要陣地,技校為國家建設輸送應用型人才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在中國實現製造強國的宏偉藍圖中,技工院校起到了支撐點的作用。

福建技師學院潘光華副院長向記者介紹,為了培育新時代技術人才,福建技師學院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上有著一套獨特的模式。

技師工作站——實現工學一體教學

為適應當前經濟建設發展趨勢,進一步加強“產、學、研”結合,培養具有較高的企業管理能力、創新能力、技術與技能相結合的企業認同的高技能人才,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產教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企業真正需要的生產一線管理和技能型人才,同時也為拓展學生實習場所滿足學生盡早掌握實際管理與操作技能願望,福建技師學院於2010年起陸續成立了技師工作站。

據了解,技師工作站為福建技師學院首創。技師工作站領導小組由校領導親自掛帥,教務、實訓、就業等部門的科長組成,對工作站的工作做出長遠規劃並領導各站工作。除了領導小組,各站還設立專門的組織機構,由副校長擔任站長,企業總經理擔任副站長,學校還配備站管理教師和專業老師各一名,企業也提供兩名工程技術人員參與工作站工作,提供技術保障。圍繞工作站的學習、生產崗位需求,與企業合作,建立一套符合工作站產教結合特點的工作條例、製度和職責。學校還通過校代會,製定並通過了技師工作站的津貼辦法,進一步健全了技師工作站日常管理和運行的體係。

教師在生產第一線帶學生實習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專業水平和積累了教學經驗。針對技師學院下工作站實習的學生,老師為不同的專業專門設計了工學結合的課題任務書,並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學生帶課題下工作站學習和生產,采用項目教學和任務引領式教學的方式,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總結,每周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量化考核,給出成績,每個實習階段還要進行總評價。學生在完成課題後,要寫出課題實習報告。學校從5S管理規範要求出發,按企業的標準建立了技師工作站的企業文化,組織並編寫了《技師工作站學員手冊》,手冊為提升學生綜合職業素養和個人素質指明了方向。

產學合作——培養實用性人才

據潘副院長介紹,福建技師學院多次組織企業專家和專業教師開展了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改革研討會,通過選派專業老師下企業調研,充分了解行業、企業、職業院校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及能力培養要求。充分發揮專業教師和企業專家的作用,共同製訂、修訂和完善專業人才需求方麵的市場調查報告、實施性教學計劃、專業培養計劃及培養目標、專業職業資格鑒定工種及其鑒定計劃等工作。建立“產學合作、工學結合”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既有學識內涵又有專業技能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真正滿足企業崗位的人才需求。

不僅如此,學校在課程體係改革方麵也下足了工夫,學校在數控加工、汽車維修、電氣自動化、建築施工、電子商務五個重點專業注重深化課程體係改革,形成了以職業素質課程、專業基礎能力課程、專業核心能力課程、專業限選課程、專業拓展課程、綜合實踐課程等七大課程模塊組成的課程體係。比較完整、全麵地使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在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上有較大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還根據社會行業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與行業企業專家合作,以職業崗位需求為主導,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積極探索“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把“項目教學法”“現場教學法”“模擬教學法”“情境教學”等教學法引入教學中,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勇於實踐的能力,推行基於工作過程的項目教學、案例教學。

政府搭台 中德合作 構建人才培養新模式

積極尋求國際合作,一直都是福建技師學院努力的方向,為此,學校開辟了由政府搭台、中德合作、學校承辦,共同構建的人才培養新模式。這一舉措在福建省內發揮了引領示範作用。

福建技師學院教務科吳科長向記者介紹:學校借鑒德國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引入“雙元製”職業培訓模式以及項目管理的教育體係。在福建省政府的支持下,全省選派8批152人(其中福建技師學院34人)的優秀教師和管理人員到德國培訓;福建技師學院還選派5批20人次參加西門子(中國)培訓部培訓。不僅如此,學校還邀請了德國專家和國內知名專家,在學校舉辦18期共有1172人參加的、麵向全省職業院校和合作企業共享的培訓班,推動了全省職業院校的改革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