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你平庸,父母也未必失望
品藝
作者:龍應台
x 那天我問你,“你將來想做什麼?”我注意到,你很不屑於回答這個問題,所以跟我胡謅一通。
我幾乎要相信,你是在假裝瀟灑了。今天的年輕人對於未來,瀟灑得起來嗎?從我的21歲到你的21歲,人類的自殺率升高了60%。你刻意閃避我的問題,是因為21歲的你,還在讀大學的你,也感受到現實的壓力了嗎?
還記得我們在德國時遇見的那個畫家提摩嗎?他從小愛畫畫,在氣氛自由、不講究競爭和排名的德國教育係統裏,他一會兒學做外語翻譯,一會兒學做鎖匠,一會兒學做木工。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三年又過去了,現在,應該是多少年了?我也不記得,但是,當年他失業時隻有18歲,今年他41歲了,仍舊失業,和母親住在一起。可是,他的母親已經快80歲了。我擔不擔心你將來變成提摩?老實說,是的,我也擔心。
我記得我們那晚在陽台上的談話。你說:“媽,你要清楚接受一個事實,就是你有一個極其平庸的兒子。”你坐在陽台的椅子裏,背對著大海,手裏點著一支煙。那是清晨3點。
朋友若看見你在我麵前點煙,一定會用一種不可置信的眼光望向我,“他怎麼能在母親麵前抽煙?你又怎能容許兒子在你麵前抽煙?”
我認真地想過這問題。我不喜歡人家抽煙,更不喜歡我的兒子抽煙。可是,我的兒子已經21歲了,是一個獨立自主的成人。成人就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一旦接受了這個邏輯,他決定抽煙,我要如何“不準許”呢?
我看著你吐出一團團青霧,恨不得把煙從你嘴裏拔出來,丟向大海。可是我在心裏對自己說,“你不會把你朋友或一個陌生人嘴裏的煙拔走,他早已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個‘別人’。”
“你哪裏‘平庸’了?”我說,“‘平庸’是什麼意思?”
“我覺得我將來的事業一定比不上你,也比不上爸爸——你們倆都有博士學位。我可能會變成一個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學曆,很普通的職業,不太有錢,也沒有名。一個最最平庸的人。”你撚熄了煙,“你會失望嗎?”
現在我已忘了當時跟你怎麼說的,說我不會失望,不管你做什麼我都高興,因為我愛你?或者很不以為然地跟你爭辯 “平庸”的哲學?或者很認真地試圖說服你——你並不平庸,隻是還沒有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不記得了。但是,我現在可以告訴你,如果你“平庸”,我是否“失望”。
對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而在現代的生活架構裏,什麼樣的工作比較可能給你快樂?第一,它給你意義,你的工作不把你綁架,讓你做工作的俘虜;第二,它給你時間,容許你去充分體驗生活。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義時,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我怕你變成提摩,不是因為他沒錢沒名,而是因為他找不到意義。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平庸是跟別人比,心靈的安適是跟自己比。千山萬水走到最後,我們最終的負責對象,還是自己。
選自《牡丹晚報》2015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