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得眉頭一皺。在我的印象中,晚清時期唯一的亮點,大概也就是太平天國了。畢竟教科書上說,太平天國奮戰十四年,縱橫十八省,威震全中國。自古以來的農民起義。這也算是最為波瀾壯闊的一頁了。
現在接下來解決第二項即:“2:李傲在中原拜的誰為師?”
李傲在江西這片土地上消失了10多年,最多的時間就是花在拜師學藝這條道路上的。而李傲的武藝是在中原得到的長足的進步,由原先一個一點武藝也不會的毛頭小子成長成一代大俠,那麼會是誰教給他武藝的呢?
“這個不難解釋了吧!”袁熙笑著對我說道,看來他也喜歡上了這樣猜測一個人的生活軌跡。
“是啊,那李傲到底拜的誰為師?”我想了一下曆史上太平軍的將領,從洪秀全,楊秀清,李秀成……等等的太平軍的將領,發現一個使槍的都沒有。
“林廣軒。”這時候倒是袁熙說出了一個人物來。
“林廣軒是誰?”我很是不解的問道。
“林廣軒這個人有著一身的本領,也是使槍的一把好手。是太平軍東王楊秀清麾下的大將。攻打武漢三鎮的時候立了大功,受封飛虎將軍後調任到中原作戰。”袁熙娓娓道來。
那麼可以理解,當年李傲因為是太平軍的後代,父母死後被迫離開江西去了中原,而後又被林廣軒看重收入門下。那麼第二點解釋清楚了。
接下來解決第三項即:“3:李傲又為何離開中原?”
這次不等我說袁熙就猜出來了,他興奮的說道“是因為林廣軒的原因?林廣軒在同治二年就戰死了,所以李傲就又離開了中原。”說完這些,袁熙含給我講了林廣軒的最後一戰。
林廣軒最終兵敗渭河畔,但是他舍生取義的一死,氣壯山河。
當時他分兵三路,以賴裕新領前軍,突入山南;李福猷領後軍,回攻山北,成功誘開敵軍,自己率領三萬精兵,準備搶渡渭河,進取太原府。
不料渡河前夜,突降大雨,導致山洪爆發,渡河受阻。清軍利用這一天賜良機,迅速集結兵力,封鎖了對岸。三天後大雨方停。
就在這時林廣軒組織大軍搶渡,五千精兵已經渡過了河心,誰知河水竟突然再次暴漲,五千精銳無一生還。這一來導致戰局急轉直下。
當時已經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連戰馬都吃光了,隻能吃桑葉。加上痢疾流行,將士饑疲不堪。林廣軒自知身陷絕境,自投洗馬轂敵營,欲舍命以全三軍。
話說當林廣軒洗馬轂清營時,路過涼橋,其部屬幾百人持刀護送到清軍把守的東橋頭。待林廣軒過了涼橋,數百部將放聲大哭,手執鋼刀狂砍崖石。直至現在,涼橋東邊地一座山崖上尚有斑斑刀痕。
我聽完後不竟感歎道“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不如死啊。”
袁熙很小心地說:“……最後那句是生死相許。”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