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婦兒、泌尿科常髒摩療法(2)(1 / 3)

(1)先逆時針方向旋摩患兒的大拇指100次,再從食指尖推向虎口100次。

(2)然後按摩腹部3分鍾,接著揉尾骨100次。

(3)最後由尾骨沿脊上推至腰100次。

(4)如小兒脾虛,在肘至腕之間加推擦100次。

(5)如小兒傷食,則加推大拇指內側100次。

二方

適應證:小兒虛寒性腹瀉。

按摩部位:全身;隱白、公孫、衝陽、厲兌、湧泉、太溪、腕骨、合穀、商陽和少澤穴。手法:

(1)讓患兒俯臥,用手掌從其尾骨逆推至肩胛骨中間,持續2-3分鍾,至皮膚發紅、發熱為止。

(2)再從其隱白穴推至公孫穴,反複100-300下。

(3)然後從商陽穴推至合穀穴,反複推100-300下。

(4)如小兒脾胃虛寒,加推衝陽穴至厲兌穴。

(5)如小兒脾腎陽虛,加推其湧泉穴至太溪穴。

(6)如小兒尿少,加推其腕骨穴至少澤穴。

(7)均推100-300下。每天1次。對年齡大的兒童力度可適當加大。

小兒消化不良藥膳

(1)蛋黃適量。將蛋黃充分攪拌,倒入鍋內,用文火煨幹呈焦黃色並帶有香味為止,冷卻研末,備用。1歲以內嬰兒每次3克,2-3歲每次4克,4歲以上每次5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適用於嬰幼兒輕型腹瀉。

(2)紅糖10克,紅茶10克。加入紹興酒半杯,燉熟,開水衝服。1~2次即愈。

(3)蘋果1個,白糖適量。蘋果放入碗中,置鍋中蒸爛,加白糖調如泥,頻頻喂食。

(4)黃鱔1條,雞內金6克。黃鱔去內髒,與雞內金加水共蒸熟,用醬油調味,食黃鱔。

(5)炒山藥30克,紅糖15克。炒山藥研末,加紅糖煮成粥,服食。每日2~3次。

注意事項

1.患兒禁食油膩肥甘之物。

2.若患兒症狀嚴重,須急送醫院。

小兒發熱無汗

一方

適應證:解表退熱。

按摩部位:陶道和肺俞穴。

手法:俯臥,用手魚際或掌根部按壓陶道穴36次,再用拇指按揉雙側肺俞穴各36次。

二方

適應證:解表去邪,泄熱和中。

按摩部位:大都穴。

手法:用拇指捏揉雙腳大都穴各36次,揉捏3-6遍。

適應證:散風解表,清熱止痛。

按摩部位:天柱和風池穴。

手法:用雙手大拇指推揉天柱穴和風池穴各72次,使頸部有酸脹感為宜。

1.兒童按摩時手法不宜過重。

2.成人可以適當加大力度,以能夠承受為度。

小兒流涎

適應證:流涎。

按摩部位:上廉泉和下廉泉穴。手法:每穴點按8-10分鍾。每天2-3次。

三方

適應證:流涎。

按摩部位:下頜角尖後下方0.5厘米處。

手法:從按摩部位向口腔方向頂按10-15分鍾。每天2-3次。

注意事項

無事不要掐捏小兒腮幫

小兒咽幹不適

一方

適應證:清熱散風,消腫止痛。

按摩部位:耳尖、少商、魚際和太衝穴。

手法:

(1)用姆指和食指,有節奏地提捏左右耳尖穴各36次。

(2)用拇指指甲和食指,掐壓左右少商穴各36次,不要掐傷皮膚。

(3)用大拇指推揉另一手大魚際36次,然後換手,同樣推揉另一手大魚際36次。

(4)用拇指推揉左、右太衝穴各36次。

二方

適應證:咽喉不適,清心開竅。

按摩部位:神門和合穀穴。

手法:

(1)用拇指指甲和其餘四指,點掐左、右神門穴各36次。

(2)拇指和四指相對,拿捏左、右合穀穴各36次,再輕揉數秒鍾。

三方

適應證:咽喉不適,消炎利咽。

按摩部位:喉部;啞門穴。

手法:

(1)拇指、食指、中指放在喉兩側做推法數遍。

(2)拇指、食指在喉兩側施輕揉法。

(3)食指、中指稍屈勾點啞門穴約1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