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社會型公共關係專題活動(2 / 3)

(三)讚助的實施

1.調查研究。為了搞好讚助活動,需要對被讚助的公益事業的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確定該事業是否對公眾有益。最後,選擇能夠提高社會組織聲譽,增進社會公眾對組織的了解、好感,具有良好社會效益的項目進行投資。

2.製定計劃。在做好調查研究工作的基礎上,企業應當根據讚助方向製定切實可行的計劃。一般按年度製定,要留有一定的餘地。內容包括:讚助對象、讚助預算、讚助項目、讚助形式、讚助範圍等。

3.具體實施。根據製定的計劃,公關人員認真實施有關讚助活動的具體項目。

4.效果測定。每次讚助活動結束之後,應對讚助效果進行測評,主要是比照計劃哪些完成了,哪些沒有完成,組織通過讚助活動獲得的收益如何,具體是通過問卷調查來實施效果測定,然後存檔以便今後再舉辦讚助時提供決策思考。

二、社會公益活動

社會公益活動是社會組織為促進社區乃至整個社會公益事業的建設與發展而進行的各種形式的公共關係專題活動。包括各種義務勞動、服務勞動和其他各種有益於社會的活動,組織作為社會的成員,從社會環境中獲得了各種資源,良好的社會環境對於組織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因而組織有義務對社會的各種公益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一)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目的

組織開展社會公益活動主要是為了借助社會公益活動的主題來表現自己形象,從而加深組織與公眾之間的情感交流,在讚助公益事業的同時,可以為企業樹立一個負責、積極的社會公民形象,是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和品牌價值的主要途徑。這種方法通過將企業的一部分利潤用明確的方式返還給社會,從而在受眾心目中樹立起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公民”的形象以達到增強企業品牌美譽度的目的。組織將自己的一部分利益回饋社會開展各種公益活動,不僅滿足了社會公益活動中對資金的需求,同時組織又將良好的道德倫理思想與觀念帶給了社會,提高了社會道德水平。它直接使公眾及社會從中受益,體現了社會組織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所以組織開展公益活動,對組織的形象及其產品的形象都會帶來良好的宣傳作用,增加了組織的無形資產。

(二)社會公益活動的組織

1.選擇活動對象。社會公益活動的主題不同,選擇的對象也不同。社會公益活動大多是以讚助為主要特征的。

2.確定活動主題。任何一次社會公益活動都有自己特定的主題,圍繞這一主題開展社會公益活動,首先要確認公益活動的性質是為公眾服務的,對社會是有益的。社會公益活動的主題與企業想要表達的思想基本符合。例如,組織想要樹立關心慈善事業的形象可以麵向殘疾和孤苦青少年開展公益活動。這些孩子自身具有無窮的潛力,卻因身體或環境的製約,被信息化世界所疏遠。通過向孤苦青少年提供電腦、舉行殘疾青少年信息檢索大賽等活動,為孩子們樹立起自信心,使他們感到能在一個開放的世界裏掌握自己的命運,給他們未來的人生注入莫大的力量。

3.預算經費,量力而行。社會組織不僅要對社會作出回饋,同時也要考慮自身的利益。早在 18世紀,現代西方經濟學的鼻祖亞當· 斯密對企業為何要負社會責任進行過這樣的闡述: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它去促進一種目標,而這種目標絕不是它所追求的東西。由於追逐它自己的利益,它經常促進了社會利益,其效果要比它真正想促進社會利益時所得到的效果為大。所以在開展公益活動時不僅要考慮社會效益,也要考慮組織自身的效益,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4.擬定實施計劃。社會組織開展公益活動帶給組織的是一個長期的社會影響,它提升的是組織的無形資產。社會組織開展公益活動應該根據組織不同的具體情況及不同的發展時期擬定一個長期的計劃,把過去停留在口號階段的社會公益活動,提升到專業操作的水平,組織社會公益服務團隊,專門從事形式多樣的公益活動。同時與社會福利及公益機構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努力使社會組織的公益活動更加專業、更有效率。

5.新聞媒體報道。確定公關人員與新聞媒體聯係,專程對此項活動進行報道,樹立組織形象,為組織傳播名聲。隨著社會公眾越來越重視公益活動,讚助公益活動已成為“活廣告”,而且投資公益帶來的形象效應比單純的廣告宣傳更能獲得社會認同,更有利於樹立企業形象。

6.對活動效果進行評估。社會公益活動結束後,公關人員進行評估,總結此次活動的實踐知識,整理成冊,為舉辦下一次活動準備資料。

三、競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