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探索中抗禦H7N9禽流感(1 / 1)

在探索中抗禦H7N9禽流感

眼光

作者:簡岩

H7N9禽流感來了。與10年前的“非典”和以往的禽流感疫情不同的是,中國這次對疫情的反應較為迅速,而且,就目前觀察到的情況看,疫情處於散發狀態,尚未發現人傳人。現在要做的是:開展全國性監測,盡早找到傳染源和傳播途徑,早發現、早治療,力爭降低死亡率。

盡管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是第一次感染人,但是人類既往也獲得了有限的抗禦相似的甲型H7和其他亞型禽流感的經驗。根據這些經驗,中國疾控中心認為,公眾感染該病毒的風險較低。盡管如此,中國疾控中心也承認,尚無法對該病毒的毒力和人際傳播的能力做出準確判斷。

既如此,可以從曆史上發生的相似流感的情況獲得一些信息和經驗。早在2004年,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醫學中心的羅恩·福徹等人就在《美國科學院院報》發表了一項關於甲型H7N7禽流感的研究結果,這一亞型流感不僅讓雞染病和死亡,也感染人。但是,中國此次的H7N9病毒隻感染人,目前未發現對雞和禽類致病,禽類隻是H7N9病毒的攜帶者。

H7N7禽流感於2003年2月底至5月在荷蘭流行,研究人員從病雞中分離出了高致病性H7N7病毒,這種病毒與從野鴨中分離到的低致病性病毒密切相關。荷蘭有89人感染了H7N7禽流感,他們是處理患病家禽的86名工作人員和其3名家庭成員。盡管患者症狀一般較輕,但也有嚴重的後果,有一人因流感繼發肺炎合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而死亡。除了病死者外,從發病人群提取的病毒中都沒有發現病毒變異,但是,從死亡病例中分離的病毒卻發現有14個氨基酸發生替換。福徹等人認為,流感病毒的一些基因突變可能導致了這名病人的死亡。

因此,從這些已知的H7亞型禽流感情況看,一方麵,目前H7N9禽流感引起廣泛發病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麵,弄清H7N9禽流感流行的原因、為什麼會在中國首先感染人、病毒致病力的大與小、是從什麼途徑感染人的等等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不可以掉以輕心。從H7N9流感病毒在中國造成感染的情況來看,中國目前日益惡化的環境也是疫情發生的原因之一。

人們飼養家禽家畜的飼養場的衛生條件較差,人與野禽類的頻繁接觸,以及豬作為病毒交換基因的中間宿主等,都可能是造成新的亞型禽流感產生並感染人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在探索中找到有效方式來抗禦H7N9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