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政務微博在實現“中國夢”中的角色扮演(1 / 2)

政務微博在實現“中國夢”中的角色扮演

專題:政務微博創新

作者:王然

【摘要】黨的十八大之後,代表中華民族複興夢想的“中國夢”一詞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本文試從政務微博的角度入手,探究政務微博如何助推“中國夢”,以實現真正的全民族共同參與“中國夢”的目標。

【關鍵詞】中國夢輿論場民生問題微博問政

時代的發展賦予微博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微博對中國的影響越來越大,作為媒介融合大環境下的新媒體,微博已經超出了傳統媒體單純提供新聞報道和宣傳的功能。

“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各方麵努力,媒體這一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夢”的推動自然責無旁貸。政府要合理利用當下流行的新媒體,合理利用微博,尤其是政務微博。

政務微博就是政府部門機構的官方微博和官員以職務名義開設的個人微博。據相關資料指出,“截至2011年3月20日,全國範圍共有實名認證的政務機構微博1708個,政府官員微博720個。”①經過兩年的發展,政務微博的數量和影響更勝以往,政務微博在及時公布政府信息,引導政府和民間互動和微博問政上起了重要的作用。政府要繼續深化對政務微博的使用,真正使政務微博成為推動“中國夢”的重要力量。

一、政務微博要整合輿論場,營造實現“中國夢”的輿論陣地

政務微博要彌合傳統媒體和網絡社會化媒體的輿論場分歧。複旦大學童兵指出輿論場是“包含若幹互動因素從而使一些人形成共同意見的時空環境謂之輿論場。”②傳統媒體主要是以官方媒體為主,其輿論場多以宣傳政策,提供正麵消息為主,也就是著名的“喉舌功能”。近年來,由於網絡社會化媒體的強勢崛起,人人都可以發布信息,而這些信息能夠迅速在網絡上流傳開來,形成了一個新的網絡民間輿論場。傳統媒體由於互動性和新聞內容較為單一等不足,和民間輿論場經常產生分歧。但是傳統媒體的資源豐富,消息權威,人才濟濟,報道具有權威性,仍然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同時傳統媒體始終代表了國家的聲音,對於國家大局和方向的把握準確,不同於新媒體的輿論場魚龍混雜。所以,國家一定要堅持以傳統媒體為新媒體的風向標,影響新媒體的輿論走向,而政務微博就應該成為彌合新舊兩個輿論場差異的重要場所。

政務微博在彌合輿論場上具有以下幾個優勢:首先,政務微博是傳統媒體的官方輿論場在網絡上的延伸,和官方輿論場能夠嚴格保持一致;其次,政務微博是以網絡自媒體作為載體的,那就注定它具有網絡自媒體的優點,比如強大的互動性,即時性和信息的生動性等,這些特點使其既保持了官方媒體的嚴謹又同時具備了自媒體的隨意性。要整合輿論場,政務微博就應做到:

1、“中國夢”的議程設置功能。

當前尤其是新媒體,要為“中國夢”做輿論上的支持和堅強的後盾。“中國夢”不是官方的口號,而是老百姓參與的強國富民之夢。空有宣傳,沒有民眾參與隻能是空中樓閣。傳統媒體由於技術上和觀念上的一些問題,在引導民眾參與互動的程度上不如新媒體。然而,網絡輿論的關注點多有泛政治化和泛娛樂化的傾向,往往動輒把一些小事與政府失誤和搞笑刺激聯係在一起,從而引發大量的討論,比如“切糕體”、“陳歐體”、“xx罵架事件”等。群眾對這些東西的關注不利於形成對於“中國夢”的討論參與,政務微博要承擔起“中國夢”的宣傳任務,政務微博粉絲眾多,僅重慶市排名前三的政務微博——重慶市政府新聞辦,重慶市交巡警和重慶網警三個微博的粉絲數加起來就突破了100萬人,粉絲眾多代表著影響力。政務微博要利用自己廣大的影響力,以傳統媒體的議題為標杆,做好關於“中國夢”的各種議題討論,激發人們的參與熱情,在討論中形成對“中國夢”的共識。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很多時候甚至有失敗和挫折,這個時候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就會利用新媒體製造不利於團結的輿論,煽動群眾,政務微博麵對這種情況要利用議程設置功能整合輿論,堅定人民的信心,成為黨和國家堅定的輿論陣地。

2、麵對分歧時的輿論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