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信息量的角度看新聞標題的製作(1 / 3)

從信息量的角度看新聞標題的製作

業務探索

作者:王珩

【摘要】現代人生活節奏快,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對媒體上的每一條新聞從頭到尾逐字逐句閱讀。人們在閱讀新聞時,注意力首先會集中在新聞標題上。本文從信息量的角度考察揭示新聞標題的發展趨勢、製約因素及製作方法。

【關鍵詞】信息量新聞標題製作

陸機《文賦》曰:“石韞玉而山暉,水懷珠而川媚。”平淡無奇的石頭因蘊藏著寶玉而使山川綻放著奪目的光輝,山川溪水因有了寶珠的存在便擁有了光彩和可愛。新聞作品那些傳神而又富有魅力的標題,就象山中的美玉、水中的珍珠,能夠激起讀者內心的波瀾,磁石般地吸引讀者去閱讀新聞。因此,長期以來一些新聞工作者非常注重新聞標題的製作。

現代人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對媒體上的每一條新聞從頭到尾逐字逐句閱讀。人們在閱讀新聞時,注意力首先會集中在新聞標題上。所以說,把新聞信息盡可能多的置於標題中,讓讀者看過標題之後,就能夠知道這篇新聞寫了什麼事,這一點至關重要。

一、新聞標題信息化的表現

1、新聞標題越來越長

讀者對新聞的選擇往往是通過瀏覽新聞標題來實現的。於是,新聞工作者在標題中融入更多對讀者有吸引力的信息,這樣增加信息量勢必造成了長標題的發展趨勢。2004年5月16日《羊城晚報》有一則新聞的標題“燒烤店暖暖的蹂躪夜廣州(主題)”“火焰像放毒一樣大肆燃起,噪音像凶神一樣刺激神經,私己之欲不依不饒蠶食大眾安寧(副題)”。2010年10月14日《21世紀經濟報道》有一則新聞的主題是“五中全會最大看點是十二五規劃”,副題長達100個字。可見,該報編排者是有意追求這樣的長標題的。

2、標題主體化趨勢明顯

新聞工作者要在標題中增加信息量,就必然要把新聞的主體內容表述出來,讓讀者讀完標題後,對這條新聞就已經有了一個輪廓。現在看報紙,人們都有一種感覺,就是信息量越來越大,在標題層麵就能獲取一種實實在在的信息,標題即是新聞。比如2008年3月22日《人民日報》一組新聞標題“國內外社會各界為冰雪災區捐贈22.75億元”、“東西扶貧協作企業投資首超千億”、“廣鋼韶鋼並入寶鋼”。《人民日報》作為黨的機關報尚且如此,其他省級日報、晚報新聞標題主體化趨勢更加明顯。

3、複合式標題變多

為了增加新聞標題中的信息含量,新聞工作者在新聞標題的結構上改變了過去的單一式結構,更多地采用複合式結構。一則新聞采用引題、主題、副題等多種形式,甚至利用小標題組成標題群。例如:

(引題)青山寂靜傾聽深切思念岓江奔騰激揚奮鬥力量

(主題)紀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動隆重舉行

(副題)胡錦濤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李克強出席

——新華社2009年5月13日

(引題)2000亞洲預測

(主題)21世紀:亞洲要坐莊?

(標題群)A亞洲在崛起

B美國正在買日本!

C歐美,兩個狠對手

D幾個“火車頭”一起開

——《羊城晚報》1999年12月31日

在“都市快餐”似的快節奏生活中,增加新聞標題的信息量顯得越來越重要了。當然,不能把新聞標題等同於新聞內容,也不能用單純的信息量來評價一則新聞標題的優劣、好壞。新聞標題隻是新聞報道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具有很多自身的創作原則和要求,不能一味地追求信息量。新聞工作者對一個新聞事實進行觀察後,要對其進行多次的提煉,總結出要在標題中展現的信息,然後進行加工創作。這其中要受到報道事實,傳播者的意識,選擇的角度,讀者等多因素製約。因此信息量隻是評價新聞標題的一個重要零件,而不是唯一條件,那些信息量並不算多,但卻言簡意賅,吸引閱讀者的好標題比比皆是。《中國青年報》2006年1月1日的一則新聞標題“流浪的‘小鳥’再也不用租窩”(小鳥比喻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人民日報》2008年8月11日對奧運會的報道標題“十日決出遊泳四金”。這類標題隻是從眾多的新聞信息中篩選出部分信息,並對其進行文字上的處理,然後呈現給廣大讀者,這不也同樣產生了吸引力,吸引了讀者的眼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