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民生新聞發展策略
聲屏世界
作者:李超 宋夕
【摘要】新媒體的發展給傳統電視媒體帶來了巨大影響與衝擊,但也為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民生新聞如何應對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新聞界麵臨的新問題。
【關鍵詞】新媒體民生新聞創新
伴隨著數字技術與網絡技術的發展,新媒體異軍突起,對於傳統電視媒體造成了巨大的衝擊。電視收視率下降,受眾流失,廣告下滑,新媒體的交互性即時性打破了傳統電視媒體的線性傳播模式,賦予平民更大的話語權。而電視民生新聞題材選擇上注重“平民化”,傳播理念上注重節目的及時性、互動性、參與性、服務性,在電視新聞界迅速發展。但是,電視民生新聞現在還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要利用好新媒體的優勢,實現電視民生新聞的健康持續發展。
一、新媒體為電視民生新聞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麥克盧漢的“媒介即信息”指出: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訊息。即人類有了某種媒介才有可能從事與之相適應的傳播和其他社會活動,因此從漫長的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來看,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訊息”不是每個時代的傳播內容,而是這個時代所使用的傳播工具的性質、它所開創的可能性以及帶來的社會變革。①縱觀新聞發展史,每一次新聞革命的發展都是以一種新的媒介的產生為支撐的,報刊的出現為新聞專業化奠定了基礎,廣播電視的興起打破了新聞傳播的時空限製,新媒體的出現為新聞傳播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1、新媒體為電視民生新聞帶來的挑戰
新媒體給電視媒體帶來了巨大的衝擊。首先是新媒體瓜分了傳統電視媒體的受眾市場。根據《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5.64億,我國手機網民數量為4.2億,我國微博用戶規模為3.0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2.1%,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網民區域。②其次是瓜分占有電視廣告市場。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為753.1億元,較2011年增長46.8%。新媒體傳播更自由更具個性,廣告商將目光轉向新媒體領域,新媒體廣告業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
2、新媒體為電視民生新聞帶來的機遇
為了應對新媒體的衝擊,傳統電視行業紛紛采取相應措施,推動自身發展。目前國內各大電視台紛紛開設網絡平台,積極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增加受眾粘度。各頻道,各欄目開設官方微博、微信,提高節目的互動性,通過媒介融合策略來增強自身競爭力。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利用新媒體優勢,改變以往的傳播方式,增強節目互動性,及時聽取受眾反饋意見,構建一個更加開放自由的傳播平台是電視民生新聞轉變的方向。
首先,新媒體豐富了電視民生新聞的信息源。新媒體的開放性打破了話語權結構,使得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到來,很多網民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傳到網絡平台上,新聞記者通過網絡上的圖片文字視頻篩選有價值的新聞信息,網絡平台上的資源極大地豐富了新聞信息的選擇性。同時記者還可以通過網絡對事件的參與者進行采訪,提高了新聞傳播的時效性,但是這對新聞記者的敏銳性以及信息甄別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