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衛視的突圍之路
聲屏世界
作者:陳豪傑 徐亞東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文化產業特別是電視傳媒業的變化尤其引人注目。除央視外,湖南衛視、浙江衛視、江蘇衛視、東方衛視等各大衛視都對市場虎視眈眈,競爭激烈,形成諸強爭霸的局麵。麵對這一情況,筆者深入分析河南衛視的現狀、所麵臨的困境及其根源,在此基礎上探討河南衛視的突圍之路。
【關鍵詞】河南衛視現狀創新突圍
一、河南衛視的現狀
1、我國電視版圖發展的不平衡
我國電視傳媒的發展極不平衡,大體上呈現出南強北弱的發展格局,並且這種差距還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
湖南衛視一直在省級衛視的競爭中位居前列,其王牌節目,如:《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以及其自製金鷹獨播劇場都保持著很高的收視率,近期推出的《爸爸去哪了》更是引起網絡上一片讚譽聲,可謂美譽度和收視率雙豐收;浙江衛視憑借《中國好聲音》等音樂選秀類節目迅速崛起,創造了一股“好聲音”的熱潮,收視率與影響力與日俱增;江蘇衛視除《非誠勿擾》外,其他節目如《一站到底》、《非常了得》等,都有自己固定的節目收視群體,形成了穩定的收視保障;東方衛視一直堅持以“新聞立台”,新聞節目要強於其他衛視,更有《中國達人秀》、《今晚80後脫口秀》等口碑、收視都不錯的節目。
細細盤點之後發現,所有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節目,幾乎都出自以上幾家衛視,他們處在了國內傳媒競爭的第一梯隊,資金、技術、節目影響力等都明顯優於其他衛視。河南衛視雖奮起追趕第一梯隊,但卻總差那麼一截,在省級衛視的競爭中逐漸落在了後麵。
2、河南衛視所麵臨的困境
首先,河南衛視的收視率一直不太理想,據央視索福瑞公布的收視數據來看,河南衛視全天的收視率僅有0.15%,相當於湖南衛視收視率的三分之一左右,而河南是全國人口大省,河南衛視作為河南省級上星衛視,其覆蓋範圍包括全省以及全國各大中城市。而這較低的收視率則說明河南衛視做得還不夠好。由於河南衛視的收視率不太理想,廠家廣告投入有限,而現代電視媒體財政收入主要來自於廣告收入,因此造成河南衛視與湖南衛視、浙江衛視等一些收視率較高的電視台相比,資金投入少。
其次,河南衛視由於之前一直以莊重嚴肅的形象出現,受眾對這種現象已形成了心理定勢,很難改變。直到現在,一提起河南衛視,還是給人一種嚴肅呆板的形象。而扭轉受眾心理定勢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
3、河南衛視傳統品牌欄目的現狀
河南衛視的一些傳統品牌欄目,在近年呈日漸式微之勢。如《梨園春》:在八九十年代時曾紅極一時,獨占省內市場,最高收視率更是達到35.7%,創造了河南衛視的收視神話。但近年來,欄目由於受眾年齡偏大,而對於新生代的80、90後則缺少吸引力,收視率有所下降,再加上近幾年文化領域空前繁榮,快餐文化從國外傳來,各種選秀、相親等娛樂節目層出不窮。在獵奇心理的作祟下,受眾對新鮮刺激的娛樂節目更加青睞。在這種情況下,博大的中華戲曲文化也很難再維持曾經的輝煌。一些品牌欄目由於沒有及時進行改革,已失去了生機和活力,很難再引起人們的注意。
二、河南衛視收視困境的成因
1、資金投入少,來源渠道單一
電視台的財政收入絕大部分來源於電視台的廣告收入,而廣告收入又與電視台的收視率有關。因此,收視率高的電視台,也就擁有了更好的廣告資源,其資金也就越充足;而收視率較低的電視台得到的廣告收入明顯要少於收視率高的電視台。而電視行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無論是機器設備的采購,還是電視節目的引進和購買,都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後盾。因此,收視率較低的電視台想要發展變得更加困難。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傳媒產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已經逐漸確立,傳媒業的經營方式以及資本來源日趨多樣化,傳統的傳媒資本運營模式已經不再適合當前社會的發展形勢。傳媒產業也開始進行市場化運作,發展產業經營,已經有多家廣電集團進行了市場化的改革,如湖南電廣傳媒、上海廣電等。而河南衛視在傳媒資本運營中,主要資本來源為電視台的廣告收入。因此河南衛視在同市場化程度較高、資金充足的傳媒產業集團競爭時,自然力不從心,逐漸落在了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