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提升微博公信力
傳媒e時代
作者:張華澤
【摘要】當今時代,微博成為人們重要的發聲工具和信息傳播平台。正因為如此,微博的公信力問題不容忽視。本文簡要介紹了微博公信力的現狀,就提升微博的公信力的舉措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微博公信力自媒體
一、微博公信力概述
當前,以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已成為網絡傳播最活躍的主體和新興輿論場。微博是普通民眾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訪問網絡,提供並分享他們的真實看法及新聞的即時傳播平台。微博不僅是新媒體,也是社交平台,微博的即時、便捷、互動、分享等特性,使微博的用戶和關注群體呈現出幾何倍增現象。正是因為這個平台廣闊,發聲的人越來越多,這個喧囂之地才備受關注。截止2012年6月底,中國微博用戶數達到2.74億,較2011年底,用戶數增速降至10%以下(9.5%)。網民使用微博的比例過半,達50.9%,較2011年底增加了2.2個百分點。19歲及以上中國網民中,微博用戶的滲透率達88.8%。
網絡與微博雖然目前還不具備“單挑”電視、報紙公信力的實力,但是網絡和微博這兩大網絡媒體(69.7%)的公信力卻已經遠遠超越了報紙和雜誌這兩大紙質媒體(54%)。
這一數字說明報紙和雜誌的公信力在下降。公信力,《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使公眾信任的力量。公信力是指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公共權力麵對時間差序、公眾交往以及利益交換所表現出的一種公平、正義、效率、人道、民主、責任的信任力。公信力既是一種社會係統信任,同時也是公共權威的真實表達。美國人有比我們更成熟的微博,但是他們更相信報紙上的新聞,美國的《紐約時報》是有權威性的報紙,一般人們不會隻相信Twitter上某個人的發言而不相信用事實說話的報紙。我國的公眾,尤其是頻繁使用微博的用戶對微博言論的信任超過了報紙,微博的公信力的提高並不是一件壞事,壞就壞在自媒體的一家之言已經超越了報紙的報道。有時惡意的人會利用微博這個平台來發布謠言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這並不是微博本身造成的,微博本身隻是工具而已。不可否認,我們的報紙出現了問題,新聞不同於其他文體的最大特點就是其真實性,然而隨著假新聞的泛濫,使其逐漸失去了大家的信任。
雖然微博公信力提高,但零門檻也容易使其成為謠言的溫床。微博平台,它本身沒有所謂的善惡屬性,關鍵是在於使用的人如何影響它。
二、微博公信力的現狀
微博的愛心接力——溫州動車事件。2011年7月,微博直播溫州動車追尾事件,微博的時效遠超報紙,讓救援來得更加迅速,當時微博的愛心接力,曾感動著無數的人們。微博公信力的提升,讓普通民眾所發的微博得到所有看到微博的人的信任,才能夠發起這場愛心接力,微博的公信力也可見一斑。但微博讓網民在取得了話語權的平等時,同樣可能會導致話語權的濫用,特別是在突發事件之後,極有可能引起社會秩序的動蕩和不安。
“謠鹽風波”就起於微博。2011年3月,日本海嘯過後,因為某微博發了一條“關懷”大家多吃碘鹽的微博引發了蝴蝶效應,微博被迅速轉發並評論,一步步的演化成為搶鹽行動。僅僅兩天的時間,這條看似普通的微博,導致了食鹽的脫銷和群眾的緊張。這是微博謠言的力量。由於微博信源的多元化且水平良莠不齊,微博在給我們提供大量新鮮資訊的同時也讓假新聞和謠言泛濫其中。由於微博的普及麵廣,使用便捷,假新聞的傳播速度也不斷加快,轉發範圍日益變廣,博主們不加把關的隨意轉發這些虛假的或者是片段化的信息,使得謠言和假新聞得以快速擴展,給社會帶來不良的影響。
微博平台的特性時刻影響著其公信力。作為自媒體的微博在內容生產上難以控製,隻要有網絡和賬號,任何人隨時都可以發布信息。真假信息難以核實,而轉發的速度更是難以控製。更何況難以控製信息源,有些信息源刻意製造假新聞,在網絡世界中可能會引起軒然大波。信息源、信息內容、傳播渠道和傳播效果的不可控並且傳播速度極快正是影響微博公信力的源頭。如此,也就需要把握這幾點來提升微博公信力。
三、提升微博公信力,打造約束下的信息傳播平台
微博作為大眾消息交流的平台,規範和淨化微博環境尤為必要,不然信息魚龍混雜、是非不分,會對社會帶來負麵影響。
第一,政府部門和媒體設立官方微博,及時發布信息。我國微博用戶有2億多,從草根到精英,這其中幾乎包含了所有的社會階層,其中有許多意見領袖,使得微博的傳播範圍極廣。因此,我們要運營好這塊受眾之地,開設更多的官方微博,尤其是政府的官方微博,讓公眾關心的消息更多的從政府官微中發布出來,以提高自身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