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夾縫中的美國夢(1 / 3)

夾縫中的美國夢

藝廊回聲

作者:劉嘉 黃巧莉

【摘要】本文從社會文化的角度對美國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做深層次的解讀,用社會中層組織理論具體分析介於個人與社會之間的“中介組織”在穩定私人生活、為美國人追求幸福以及實現美國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並為社會建構提供賴以生存的價值理念。社會中層理論是認識當代社會異化現象以及解決社會問題的關鍵。

【關鍵詞】美國夢《當幸福來敲門》社會中層理論

美國是一個建立在夢想之上的國家。最早從第一批移民尋找宗教自由之夢以及建立心目中的“山巔之城”。隨著殖民地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歐洲大陸先進政治思想的輸入,殖民地人民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立的民族意識,獨立之夢隨著《獨立宣言》的誕生以及獨立戰爭的爆發達到巔峰。19世紀中期的南北戰爭結束了奴隸製,為黑人追求屬於他們的美國夢創造了條件。雖然美國工業革命產生的社會轉型和經濟大蕭條導致了巨大的社會動蕩,但是進步主義運動、新政、民權運動以及婦女運動等將美國社會從動亂中解救出來,捍衛了國家基本的價值觀以及挽救了美國夢。第一任黑人總統奧巴馬的當選,將這個建立在夢想之上的國家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二戰結束後,美國人所追尋的夢想以及他們實現夢想的手段發生了重要的變化。擴大的政府機構和職能擠壓著美國人生存的空間,標準化的生產和服務使得他們的個性逐漸受到侵蝕。傳統意義上的將個人的奮鬥作為實現美國夢的主要手段受到了社會異化作用的影響。

有沒有更好以及有效的辦法來挽救美國夢呢?當代美國人在實現他們的道路上又會碰到哪些障礙呢?電影《當幸福來敲門》提出了這些問題,並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本片根據美國黑人投資專家克裏斯·加納自傳改編而成,成功詮釋了深陷人生低穀的醫療器械推銷員克裏斯·加納如何重新樹立人生夢想和希望,又如何與兒子相依為命,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實現了作為成功股票經紀人的夢想,與兒子過上了幸福生活的勵誌故事。在肯定克裏斯個人努力和追求的同時,也不可否認社會中層組織的積極作用。

社會中層組織也稱為社會文化中介組織,是美國社會學家彼得·伯傑和理查德·諾伊豪斯提出的。從社會製度層麵上分析,一個社會是由上層組織、中層組織和個人組成。一般來說,上層組織多是強大的國家機器和政府機構,在工業化之前顯得更為強大和全麵。在此期間,家庭始終是協調個人和國家之間有效的中層組織。但是在工業化和城市化不斷進行的過程中,例如學校、社區、教會、誌願者組織以及公司等其他社會中層組織開始發展和壯大。彼得·伯傑和理查德·諾伊豪斯指出“社會中層組織是處於個人與龐大社會機構之間的組織,是穩定私人生活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產生和維護個人和社會價值的重要機構。”這部電影基本涉及了家庭、教會、公司、學校以及社區等社會中層組織。這些社會中層組織是否健全、社會功能是否能夠正常運轉並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是普通美國人在後現代社會實現美國夢的重要保證。

一、家庭危機與美國夢

作為社會中層組織重要組成部分,家庭在美國社會是一個互助的集體,它不僅僅幫助每個家庭成員實現他們各自的人生夢想,而且通過相互的聯係來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交流。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對於家庭的刻畫是以兩條線展開:一條是克裏斯的妻子琳達,另外一條便是他的兒子克裏斯托弗,而他們對於克裏斯美國夢的追求起到的正好是相反的作用。首先,導演利用簡單的鏡頭將克裏斯家擁擠的廚房、未清洗的餐具、雜亂的地麵展現了出來,觀眾就可以判定他的窘境。在簡陋的公寓內,琳達每日的話題就是賬單、工作以及克裏斯毫無起色的事業,並總是要挾離開這個經濟上困頓的家庭。瑪麗安妮認為“下列是家庭最為傳統的價值:給予家庭成員精神上的支持、尊重他人、提高自己的情感溝通技巧和盡力挖掘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員的潛力”。但觀眾會發現琳達並沒有將上述價值引導到正確的方向,卻總譏諷嘲笑地說道:“股票經紀人?不是太空宇航員?”上述的價值沒成為琳達在困難時期給予丈夫最有力的幫助,這方麵的嚴重缺失至少在心理上嚴重的影響了克裏斯對於未來的信心,因為在缺少家庭這個社會中層組織有力支持之下去實現美國夢和幸福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