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重假設法”對課堂學習的意義與成效(1 / 2)

“三重假設法”對課堂學習的意義與成效

教育園地

作者:周家娟

【摘要】本文以現在小學生學習語文較為被動,在課堂上參與度不夠的現實狀況為切入點,以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文《西門豹》的教學為例,探討以“三重假設法”實現學生踴躍參與課堂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話可說,有東西可想,有事可做。

【關鍵詞】三重假設法小學語文課堂學習

語文這一科目的學習對學生的意義重大,對其以後的發展也有明顯的影響。關於小學生的語文教育,除了要求小學生懂得自主閱讀,自覺理解文章和形成屬於自己的語文思維,還要讓小學生達到言能及意,行能達標,寫能明理的程度,真正實現動口動手動腦靈活自如的教學目的。本文所提倡的“三重假設法”能讓學生距離“三動”越來越近,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為學生創造思想源頭和答疑欲望

《西門豹》是人教版語文教材上,一篇比較經典的課文,以這篇課文為代表,分析對“三重假設法”的具體應用。

在第一節課帶領學生一起大致了解《西門豹》這篇課文的具體內容,學習這篇課文的新的字詞之後,在第二節課上開始調整課堂氣氛,教師充當一個主持人以及引導人的角色,向學生進行巧妙地提問,而非很嚴肅地點名提一些直白的問題。①比如,老師在講到文中西門豹麵對迷信村民要將新娘送到河神那裏當禮物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停頓,讓學生集中精神之後以分組討論的方式詢問學生:如果你是西門豹,碰見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然後給三分鍾時間讓學生思考,並讓想法類似的同學自行分成一個小組,在一起討論各自的理由和思想。最後選擇一個學生當主持人並表示:如果你是老師,你該如何掌握課堂節奏?接著讓學生派代表出來,將各自的想法綜合起來進行陳述,其他的學生可以進行補充。

這樣,以假設為前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展示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的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協作精神,在發展共性的時候,突出自我個性思維。

二、“三重假設法”的具體實施

“三重假設法”是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自主性和自我存在的一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思、寫、說得到充分的鍛煉,增強自信心。“三重假設法”主要分為如下“三重”:

第一重就是減輕老師自我的表現力,增強老師的親和力,在課堂上和學生形成充分的互動,以“假設老師是課文中的哪個角色,你們猜老師會怎麼做”,並說明這是考默契度。鼓勵學生踴躍參與。讓學生在掌握課堂內容,發揮想象力的同時,學會換位思考。

第二重是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主要以臨時發揮為主,重現課文。以“假設你是課文中的某某某,在做這種場景下會如何表現”,拋出這種問題之後,讓學生即興麵對麵進行表演,看學生如何傳達課文中角色的張力。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自信,又能增強學生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