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跋山涉水架“金橋”(1 / 2)

跋山涉水架“金橋”

理事風采

作者:胡遵遠

2013年11月6日,在第五屆全國“雙服務”工作表彰座談會上,金寨縣廣播電視台被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授予“第五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光榮稱號。

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組織的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評選表彰工作,是一項旨在推動城鄉文化建設的導向示範工程,自2003年起,已連續舉辦五屆。2013年共有金寨縣廣播電視台等241個先進集體入選、受到表彰。表彰分為6個大類,金寨縣廣播電視台屬於廣播電視村村通工作先進集體。據了解,全國共有32家單位獲此殊榮,安徽省僅有金寨縣廣播電視台1家。

金寨縣位於安徽省西部,大別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七縣兩區結合部,總麵積3814平方公裏,為安徽省之最,轄23個鄉鎮,226個行政村,總人口68萬,既是全國著名的將軍縣,也是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在金寨這樣一個山區大縣,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基礎較差、環境惡劣、困難很大。但是,金寨縣自國家開始實施村村通工程以來,連年實施項目建設,6年間將全縣的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從40%提高到90%,取得了明顯成效。

該縣實施的村村通工程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任務十分繁重

由於地理、曆史等特殊縣情的製約,原來的金寨縣廣播電視覆蓋麵小,群眾想電視、看電視的願望十分強烈。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心願,金寨縣6年間共實施4371個自然村的建設任務,特別是2011年,全縣一次性實施1688個自然村的建設任務,相當於全省任務總數的四分之一、全市任務總數的二分之一。油坊店鄉、麻埠鎮當年實施800個自然村的建設任務,基本做到了“應聯(網)皆聯、應發(直播衛星)皆發”,基本實現了全覆蓋、戶戶通。

二、環境非常惡劣

金寨縣不僅是山區大縣,而且是庫區大縣,全縣平均海拔500米以上,千米以上高山101座,境內有著名的治淮重點工程—梅山、響洪甸兩大水庫,庫容量50億立方米。縣內高山林立、坡陡水急,實施村村通工程不僅要跋山涉水,還要開山劈石,不僅施工難度較大,而且工程量巨大,要比在平原地區多付出5至10倍的努力。全縣每年平均要架設主幹線路500公裏,發放、安裝各類設備700台(套),僅2011年,全縣就架設主幹線路800公裏,發放、安裝各類設備1200台(套)。

三、資金比較困難

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僅靠國家和省裏支持、扶持的資金十分有限,尤其是發展聯網用戶,資金缺口更大。為了確保工程順利實施,金寨縣采取“縣鄉政府配一點、經營業主投一點、用戶群眾拿一點”的辦法,廣泛籌集建設資金。縣級政府每年都拿要出40至80萬元資金予以配套,鄉鎮政府根據建設任務大小給予適當補助。據統計,實施村村通工程6年來,縣級政府共配套投入300萬元,鄉鎮政府共配套投入400萬元。

四、工作特別出色

在組織保證上,縣委、縣政府把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納入民生工程重點項目和督辦項目,縣政府常務會議多次進行專題研究,成立了以分管縣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並層層簽訂責任狀。分管縣長、縣人大、縣政協聯係領導深入項目鄉鎮了解工程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定期督查調度,確保工程順利實施。在宣傳造勢上,縣廣播電視台開辟專欄,鄉鎮出動宣傳車,全縣統一製作村村通建設公示牌和示意圖,印發《致農戶的一封信》,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村村通工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質量保障上,縣廣播電視台一方麵適時舉辦工程建設技術培訓班,為項目鄉鎮培訓技術骨幹,提供技術支撐;另一方麵組織台裏技術人員深入項目鄉鎮,現場指導、現場解決問題,確保工程建設質量。與此同時,縣廣播電視台還編寫印製了《村村通工程建設手冊》,介紹工程基本情況、相關政策、設備管理及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