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等的關寧兵沒有來,倒是清軍的援兵又來了幾千,將盧象升圍了起來。盧象升知道這是他的最後一戰了,於是下令將剩下的全部糧食都給士兵煮飯,飽餐一頓,好有力氣大戰一場。
天剛放亮,清兵就開始了進攻。還是老套路,讓蒙古騎兵在前馳射,吸引明軍的銃炮,試圖讓明軍的陣型崩潰。而精銳的清軍甲士,則是在後方下馬步射,等明軍的陣型潰散了,他們就放馬追殺。
在一聲聲號角的催促聯絡之下,蒙古騎兵終於發動了攻擊。他們潮水般的縱馬直衝而來,隆隆的馬蹄敲擊著地麵,讓人覺得大地在震動。而箭矢就像是雨點一般的從天而降,陣列中的明軍都低下了頭,讓頭上的八瓣鐵盔擋住斜墜下來的箭矢。但是胳膊,肩膀,腿這些地方就防不住了,隊列裏總有被射中的士兵發出或是驚叫或是咬牙硬撐的悶哼聲。
此時的明軍裝備已經十分窘迫了,隻有軍官和精銳士卒才會有紮甲,普通的士兵隻有一身大紅色的號服而已。還好是冬天,厚厚的棉衣能阻擋一下敵人的箭矢,使之不能深入。還有就是在遠方漫射的敵兵並不多,畢竟有兩百多步(一步一米五六)的距離,是十分消耗體力的。
“轟”,“轟”,布置在前麵的弗朗基炮已經開始射擊了,蒙古騎兵已經進入了一百多步的距離。炮手用的是霰彈,以求大量殺傷急衝而來的敵騎,讓敵人知難而退。雖然有幾個騎兵被打下了戰馬,但是他們還是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繼續直衝而來。
盧象升手中的炮兵實在太少,隻能在四麵各布置三門三號、四號弗朗基炮,這種炮是輕型火炮,綁在推車上行軍和作戰。既然是輕型火炮,射程自然就不太遠,所以就不能齊射,而是要兩門先射擊,之後中間的一門再發射,從而形成連環射擊的效果。
“準備,準備,裝彈!快!”軍官在不停的催促著炮兵的操作手。還好弗朗基炮是後裝炮,隻要把早已裝好的子炮放入母炮的腹中,再用木塊兒墊在後麵的空隙裏就可以發射了。但是看著敵人的大隊騎兵不斷的靠近,還是讓所有人覺得緊張。
“放!開炮!快呀!”軍官用顫抖的聲音嘶吼著。
炮手用火把點燃了藥撚子,之後就趕緊向後跑去。而另一邊的助手,先是驚訝的看著燃燒的藥撚子,之後也將還拿在手裏的木塊兒扔下,也向後跑去。炮手太緊張了,助手的木塊兒還沒有墊進去呢,就點燃了藥撚子。這可不是鬧玩兒的,整個大炮就要被毀了。而且此時明軍的火器質量也很差,點燃炮火之後,都是要躲的遠遠的,以免被炸膛或是因為後坐力彈起之後傷到。
“通”的一聲響,接著就是一陣叮咚亂響。子炮在發射之後,在後坐力的作用下砸在了弗朗基母炮的空腹後沿,將後沿砸破了一個角。接著子炮就翻出了凹槽,翻著跟頭落在了後麵的備用子炮上,發出了一陣碰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