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擊的張翰留下兩艘戰艦對付受傷的一艘荷蘭艦艇,他帶著兩艘戰艦快速向逃逸的敵人追去。船艙中的水手們奮力的搖著曲柄,將輪漿驅動的更快,硬式風帆也調整到了最好的角度,與敵人的距離越來越近。
張翰指揮著戰艦,一直都在荷蘭人的側後方追擊,即便是追到了兩百步之內的距離,也讓荷蘭人數十門側弦火炮沒有了用武之地。不過荷蘭人也奇怪,船尾了兩門火炮也一直沒有發射,不知道是什麼情況。直到後來他才知道,歐洲的戰艦交鋒,往往都是在距離百步,甚至是五十步之內才相互開火,比的就是誰的火炮多威力大,還有誰的戰艦更加堅固,水手意誌更加堅強。他們的戰爭,都是硬碰硬的蠻牛式對撞,沒有絲毫取巧的地方。
敵人的心思,他也沒有興趣猜測,等距離接近到一百五十步之內,他就下令船頭的拋石機全力發射。敵人不反擊,他們卻沒有放過這支敵艦的意思。
船頭在高速行駛中被海波撞的上下顛簸,發射出去的火罐自然不會像在陸地上那麼有準頭,大部分的火罐都落在了敵艦周邊的海水裏。可是擋不住拋石機的發射速度快呀,兩艘船四架拋石機,一刻鍾能發射出數十個火罐,總有一兩個能落在敵艦上。
荷蘭人也不傻愣著等距離更近了,看到火罐落在他們周圍的海裏燃起大火,知道這是拚命的時刻了,船尾的兩門大炮也終於開始發射了。可是前裝火炮的發射效率,在顛簸的大海上,遠不如拋石機來的高效。
一刻鍾的追擊對射,終於有幾個火罐持續落在了敵艦的甲板上,塗了油脂的繩索快速燃燒起來,荷蘭人終於沒有辦法再次撲滅甲板上的火勢。甚至有一個火罐落在了艦尾炮的附近,將放在甲板上的開花彈點燃,炸死炸傷了周圍二十幾個水手士兵。繩索被燒斷,船帆沒法固定,開始在海風中劇烈晃動,高聳的桅杆把船帶的左搖右晃。不但艦船動力消失了,而且還有將船隻傾覆的危險。
終於,荷蘭人屈服了,他們一邊挑起象征投降休戰的白旗,一邊派出水手爬上桅杆,把風帆從桅杆上弄下來,同時還在全力破滅甲板上的大火。
而張翰這邊的追擊艦隊,也不是毫發無傷。荷蘭人的炮手素質相當高,也有幾顆開花彈打在了他們的甲板上,殺傷了十數個水手。而且張翰的坐艦,兩次被擊中同一側的輪漿,雖然輪漿上加了防護,可到底是後安裝的,不夠結實。被擊中兩次之後,防護脫落,導致輪漿損毀。好在馬上荷蘭戰艦就投降了,否則還真不好說後麵的戰事會如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