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凡人語天(1 / 2)

送走了林羨海之後,方洪就徹底的留在了這裏。白的時候,他會隨著眾位佃戶一起下地去幹活。而到了晚上,他就會將白日裏發生的事情,一點一點的記錄下來。

有他挖掘溝渠時候的感受,有對於這幹旱氣的抱怨,而更多的,則是他對於種植農作物的一些心得和理解。播種、收割、肥田,不少零碎而基礎的知識,都被他給記錄了下來。他寫這些東西,基本上沒有什麼目的,想到哪寫到哪,也不想著以後能出版流傳至後世什麼的,全當是自娛自樂。

字裏行間,也不講究句式的齊整和規範,有的時候會冒出兩句先秦時候的古文,有的時候,又全是大白話。若是給一些傳統一點的讀書人看了,肯定會指著他的鼻子罵上幾句的。

那些古板的讀書人,認為紙張和筆墨都是神聖的,你寫出來的每一句話,都必須得是你智慧的凝結。若是胡寫一氣,那就是在浪費紙張。

但方洪全然不管,就是由著自己性子來,想怎麼寫就怎麼寫。高興的時候,一晚上能寫好幾頁紙,不高興的時候,寫上兩句話就算完了。

隨著日子的推移,這寫下的這些東西,都有個數十頁紙了,裝訂起來,也有一本書那麼厚了。方洪也跟隨著讀書人的習慣,給這書起了一個名字,叫《語雜錄》。

凡人語,但能窺見一隅而已。方洪雖然擁有五品神位,神通廣大,偉力收歸自身。但在命麵前,也脆弱的跟個凡人一般無二。他以此為名,便是為了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得意忘形,你再強大,不得超脫,命運也由不得自己。

大約過了一個月的時間,山西河南等地的旱情,變得越發的嚴重。一個多月滴雨未落,各地都開始告急。良田枯死,百姓流離失所,一片哀鴻遍野。

朝廷的賑濟也根本就跟不上,先不朝廷有沒有那麼多的糧食,就算是現已派發下來的賑災錢糧,都被層層克扣,最後所剩無幾。這等事情,是避免不了的,上頭的官員,或許愛惜羽毛,不肯貪這點便宜。但下麵的那些普通官吏卻不管這麼多。一個個伸長了腦袋想要從這筆賑災糧款裏頭分一杯羹。

一應大官吏,吃的滿麵紅光。就算沒有吃到的人,也至少可以保證自己餓不死。真正受苦的,隻有那些普通的百姓。

不少地方的災民,在嗷嗷的等著糧食,但到最後,隻變成了一碗混合著泥沙石子的稀粥,一抖碗,叮叮當當的作響。

這樣的東西,又怎麼能填飽肚子?似這樣的,吃下去隻會加速死亡而已。再又熬過了半個月之後,民怨開始沸騰,很多地方已經開始有了亂象。

你若是暫時不賑災還好,至少還給眾人留有一絲的希望,大家期盼朝廷的錢糧。可你拿出這麼個東西糊弄大家,那不是把人最後一點的希望,通通都給掐滅了。

本來按照這麼發展下去,各地百姓起來造反,那是必然的事情。可就在這個時候,無錫的大商人安國,拿出了六十萬石的糧食,在各地開始賑災。

六十萬石的糧食,初聽起來貌似不少,但實質上,放眼整個北方大地,其實連個水漂都砸不起來。他也隻能拿出一些糧食,去往災情最嚴重的地方販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