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婚俗拾趣
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男婚女嫁,自古有之,各民族有之,然而,各民族的迎婚嫁娶習俗卻各有不同,俄羅斯民族的婚俗更自有一番情趣。
在俄羅斯,迎婚嫁娶有這樣一個傳統:男方的父母或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如果女方家長同意,即算定親。雙方家長商妥後,就開始籌備婚禮。新娘在參加婚禮前,要告別自己的閨房,要去墓地向親人的墳墓告別,還要舉行晚會與女友們告別。新娘把辮子梳成兩部分,意思是將要出嫁。晚上,新娘唱起憂傷的歌曲,這是因為將去的婆家對她來說一切都是陌生的。
婚禮那天,新郎和好友們一起來迎接新娘。在農村,要備兩輛馬車,一輛是新娘的專車,另一輛是接送女方親屬的。車上要鋪羊皮,因為雪白的羊毛象征著愛情純真,婚姻美滿。迎新馬車要避開大道走小道,不走直路走彎路,意思是“甩掉魔鬼的跟蹤”。還有的地方,如果時逢冬天,新郎就身披彩帶乘著三套車或雪橇去迎接新娘,一路上,彩帶飄揚,鈴聲叮當,其情、其景、其趣在世界各民族婚俗中真可謂“獨一無二”。另外,還有歡快的手風琴和吉他的伴奏,新郎的親朋好友引吭高唱,熱鬧非凡,煞是好看。在新娘家門口,迎新隊伍會被一群少年攔住去路,索要“買路錢”。
於是,主婚人將糖果大把大把地撒向人群。新郎在新娘雙親的陪同下進屋與新娘見麵。父親立即向門縫裏敲入鐵釘,“以防魔鬼窺視”。新娘告別親人的時候,會起身來到壁爐前,先告別從小給她溫暖和快樂的壁爐,然後向雙親告辭。母親把大別針掛在女兒的衣裙上,讓她帶走娘家的智慧和財富。
新郎和新娘要到教堂舉行婚禮,然後到新郎家。一位身穿民族服裝的姑娘端著一個圓麵包和一小盤鹽,迎上前來。兩位新人掰下一小塊麵包,蘸一點鹽,敬獻父母,感謝他們對自己的養育之恩,然後再掰下一塊,塞進對方嘴裏,表示夫妻恩愛。
婚宴開始前,新郎還要表演一個節目:他走到院子裏一對圓木墩前,搶起斧頭,一通緊砍,圓木變成了一堆劈柴。圍觀的人們齊聲喝彩:“姑娘真有福氣,找到一個會當家的好丈夫。”婚宴開始後,男儐相舉起酒杯,吮一口會說:“這酒好苦啊!”眾人也異口同聲:“苦啊,苦啊!”喊聲中,新郎新娘要相互擁抱接吻。如果有人不斷地喊:“苦啊!”“苦啊!”新郎新娘就必須不斷地起立接吻。酒席散後,新人雙雙步入洞房,男方的親屬把一袋小麥和一桶飲料搬進洞房,象征著新人今後的生活會豐衣足食。
幾天後,新婚夫婦要回新娘的娘家,丈母娘宴請新女婿。
在昔日的蘇聯,由於政府移風易俗,取消了在教堂舉行婚禮的習俗,人們改在婚禮宮舉行結婚儀式。每個城市幾乎都有一個或幾個婚禮宮。新郎新娘一般在星期五去婚禮宮,陪同前去的還有他們的好友,一般也是他們的證婚人,有時父母也去參加結婚儀式。新郎新娘乘坐出租車離開家,“婚車”上裝飾著氣球和彩帶,車頂上係著兩個銅環,叫“連心環”,象征兩顆愛慕的心彼此相連。
銅環中央拴著一對小銅鈴,象征高興和喜悅。車頭的防護罩上拴著一個洋娃娃或一個玩具熊,象征著他們能早生貴子。這一點與中國有相似之處,不過在中國,是給新人的新房裏放上花生和大棗。新郎新娘步入婚禮宮後,婚禮宮中會奏響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新人在音樂聲中緩緩前行,在辦公桌前3米的地方停下,辦公桌上放著一個插著紅石竹的玻璃花瓶。婚禮宮的負責人麵對兩位新人宣布:“政府授權我對你們的婚禮進行登記,你們願望在憲法的指導下,在愛與信賴的基礎上建立家庭嗎?”兩位新人齊聲回答:“願意!”然後,兩位新人在結婚登記表上簽名,並交換戒指,輕輕相吻,這時會播放施特勞斯的圓舞曲。
接著,婚禮主持人向新人賀喜:“祝你們今後生活幸福、美滿!”周圍的人打開香檳酒,捧出糖果,表示慶賀。然後,兩位新人離開婚禮宮,到紅場旁邊的無名烈士墓敬獻鮮花,在長明火前麵攝影留念。
今日的俄羅斯,根據東正教的習俗,複活節後的第一周成為青年男女舉行婚禮的最佳時期。
周末,常有裝飾著紅、藍、粉紅三色彩帶的婚禮車在莫斯科街道上穿梭往來。據莫斯科人說,紅色象征著多子多福,藍色象征男孩,粉紅色象征著女孩。這些彩車來到莫斯科河畔、麻雀山上的觀景台。一對對盛裝的新郎新娘手挽手走向觀景台,新娘們身穿潔白的婚紗,手持鮮花,新郎們西裝革履,胸前佩戴紅花。新人們在男女儐相的陪同下,在觀景台上遠眺,合影留念。
這裏說是山,實際上是小山丘。前蘇聯時期,曾把麻雀山改名為列寧山。1991年之後,莫斯科政府決定恢複舊名。因為這裏是莫斯科地勢最高的地方,可以俯瞰莫斯科市區全景,所以成為新郎新娘們喜愛的地方。
在觀景台的背後,是俄羅斯最高學府—莫斯科大學,從觀景台上還可以欣賞到坐落在綠樹叢中舉世聞名的“盧日尼基”體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