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y看著坐在麵前的顧七月、李然和李夕夏三個人,又看了看一直在慫恿他解釋的吉成俊,憋了半天,最後好不容易才憋出了一句話,“這首歌不是我原創的。”
一句話說完,整個屋子裏都陷入了安靜,所有人麵麵相覷,顧七月看了李然一眼,似乎在說,“他這是在告白說剽竊嗎?”隻是李然那一臉的冷然沒有做出任何回答,反而還鄙視地瞥了顧七月一眼,然後移開了視線。
吉成俊站在一旁直接就傻眼了,想都不想抬手就給了Gary背部重重一掌,“呀,你說什麼鬼呢!”Gary不斷扭動著背部,嘟囔著什麼,似乎在說:反正我就是不想解釋。吉成俊又拿Gary沒有辦法,隻能是自己主動開口解釋到,“這首歌原曲是我們的三個朋友編寫的,他們三個都是外國人,還寫了一段英文歌詞,後來我重新進行了編曲,Gary則撰寫了歌詞,這才完成了創作。”
這牽扯到了音樂的製作過程,每一首歌的製作都不是那麼容易的,整個過程十分複雜。簡單來說,可以分為作曲、編曲、作詞、錄音等過程。
作曲就是最開始的階段,也就是編寫基本曲調、曲譜,這一個步驟更多依靠的是天賦。其實每個人隨口哼出一闋曲調,這就是譜曲過程了,隻是大部分人沒有辦法把音符完整連接起來,創作出一首完整的歌曲。作曲可以學習,但即使不學習,隻要有樂感、有天賦,就可以完成。
編曲則不同,編曲就是在基本旋律的基礎上進行重新編排,整首歌使用什麼拍子作為基調、主歌和副歌如何切換旋律、使用什麼樂器進行表達、采用什麼音樂形態音樂種類進行製作等等。編曲需要接受專業音樂教育和作曲訓練,才能夠完成。
可以簡單理解成這樣一個過程,一個人隨意哼出了簡單曲調,覺得這個曲調很不錯,但因為曲調無法體現完整的音樂形態,也決定不了音樂內容,而他又沒有接受過專業音樂教育,那麼他就可以邀請專業的編曲者來完成這一項工作。雖然不是絕對,但作曲需要的是天賦,而編曲的專業知識卻是可以學習的,作曲是創作過程,編曲更像是將創作商業化的過程。
當作曲和編曲完成之後,作曲人、編曲人是共同享有作品版權的。
剛才吉成俊所說的就是這樣的過程,“不能分手的女人,不能離開的男人”的原曲,是由三名外國人創作出來的,吉成俊又進行了重新編曲,完成了全新的創作。歌詞也是如此,Gary用韓語進行了重新創作。
“不能分手的女人,不能離開的男人”,這首歌可以說是Leessang開創事業巔峰的起點,這首歌裏講述了創作者關於愛情的想法,一對戀人互相深深相愛、深深了解,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雙方卻感受不到滿足感,愛情逐漸消失,厭倦了彼此,最終選擇分手。
這個創作者,就是Gary。
音樂裏講述的就是Gary自己的故事,他此時正處於一段長期穩定的愛情關係之中,愛情從炙熱到冷卻,再到平淡,兩個人不斷爭吵,三不五時就選擇了分手,但過一段時間,彼此又因為太過寂寞,或者是離開不了彼此,或者是已經形成了習慣,就又會選擇複合。如此,反反複複、來來回回,一直到彼此都徹底厭倦了對方,終究還是因為太過疲倦,選擇了放手,徹底地放手。
正如歌曲名字所屬,不能分手的女人,不能離開的男人。
愛情的課題永遠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於二”,不同於電視劇、小說裏所描述的愛情那麼轟轟烈烈,甚至可以為了愛情不顧一切、飛蛾撲火。在現實生活裏,愛情更多時候隻是雞毛蒜皮的瑣碎小事,隻是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分手除了出軌、外遇、第三者插足之外,其實最大的敵人就是生活本身。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沒有任何變化、沒有任何新意的生活,將愛情裏的激情、溫暖、幸福都消磨殆盡之後,就會逐漸煙消雲散了。分手,很多時候隻是因為不再相愛了,就是如此簡單。
“不能分手的女人,不能離開的男人”,講述的就是這樣的故事,那溫暖瑣碎的旋律裏,透露的不僅僅是無奈和苦澀,還有無盡的悲傷和灰心。比起驚濤駭浪的愛情來說,這樣平淡如水的愛情更加消耗精力,因為它早就伴隨著日常生活深入自己的骨髓。
顧七月曾經在無數個深夜裏聽著這首歌反反複複,不是悲傷或者痛苦,隻是單純的感歎,那婉轉哀怨的曲調之中,蘊藏的更多是憂鬱。
對於Gary的心情,顧七月是十分理解的,因為這首歌講述的就是Gary自己的故事,讓他對幾個陌生人講述自己的感情生活,不要說Gary了,換做任何一個人都很難做到。這也是音樂最神奇的地方,它通過旋律、歌詞講述創作者的故事,然後聽眾通過旋律、歌詞去感受這樣的故事,然後折射在自己身上,沉浸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