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陳奕迅:唱歌是給自己聽(1 / 1)

娛人碼頭

思維發散、表情與肢體語言豐富,對於瘋癲陳奕迅所長的這些設定歌迷們早已習慣了。在憑借專輯《米-閃》成為新一輪金曲歌王後,Eason拋出了一張向內生長的專輯,朱祖兒操刀灰色調封麵,袁兩半一人歌詞包辦。

《黑洞》、鏡子、分身、《無條件》、謝霆鋒、《一個人的獨白》等關鍵詞都指向其麵臨人生關卡,處於尋找狀態中的掙紮。然而《準備中》三個字卸掉了他的糾結,開放式的題目成為陳奕迅出道二十年邁向新階段的一個出口。

《準備中》就像日料店裏的牌子

Q:《準備中》這張專輯的醞釀過程是怎樣的,為什麼會選擇袁兩半一人包辦所有歌詞?

陳奕迅:通常我的大部分創作都是先有曲再有詞,是旋律牽著走的。第一次嚐試整張專輯一個人來寫詞是在十四年前,《TheEasyRide》黃偉文做的。這一次是在拍攝電影《華麗上班族》的時候,聽到了《無條件》的曲子。當時我還在做《米-閃》,同時專注在電影上,並沒有考慮下一張專輯會是什麼樣子,可以更輕鬆地、沒有負擔地去聊一首歌怎麼做。

我想要不幹脆找一個沒合作過的,就選擇了袁兩半。他是前輩,最初給到他寫的時候也不想限製他的創作。第一稿,他交上來叫《異夢》,但和我最初的設想差一點,就請他來改。然後他又寫了一稿,叫《不完美的美》,但仍好像題目不夠大,我們就表達了其實很想寫一個題材叫《無條件的愛》。他也很配合,直到寫到第五稿時,我們終於滿意了,覺得蠻好,不如整張專輯都找他來寫。

Q:這一次的唱片封麵設計偏向暗色調,散發著一種向內的負能量,為什麼會有這種處理?

陳奕迅:那個時候還在做巡回,當時已經知道接下來可能需要換一些班底,其實有點不太開心。別離從來不是很好的感受,但是既然決定要做,再麵對這些人,情緒上肯定會有一些浮動。接受歸接受,但你真的要去經曆時,肯定會有一些糾結的地方。

那時候就在想新專輯要叫什麼,剛好錄了快十首歌,就想叫KeepSearching《尋找中》吧。錄完後,我和潘源良聊天,覺得改成《準備中》感覺上積極一些,比較有期待,像日本餐廳的牌子“準備中”,裏麵似乎很忙很神秘的樣子。我一聽特別喜歡,也喜歡這個意境,讓我整個人的思維都改變了。

二十年做過什麼,回顧下也不是壞事

Q:出道已經二十年,有沒有在做一些回顧相關的事情?

陳奕迅:我為什麼常說要休息,可能說的時候特別累,但這也不是什麼怨言,隻是我真的很期待。我很清楚這一輪的巡回演唱會已經定到2016年。所以我會想2016年的下半年我要幹嗎,2017年要幹嗎。也會想要不要回顧一下自己這二十年做過些什麼,看看自己究竟是怎樣一個狀態,也不是一件壞事。

Q:所以,說遠一點,下一個二十年,你對自己有什麼規劃嗎?

陳奕迅:其實是有一個目標的,一個音樂上的突破,但是不好說,給我點時間。因為這陣子,我正在踏入自己的第二階段,一個新的狀態。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就交給時間,看我有沒有機會可以把它完成,在未來十年裏。

出專輯,對我來說還是非常期待的,比如現在已經想到的,或許下次會做一張比較青春一點的專輯。做演唱會不用說了,演唱會好像談話一樣,所以是很珍貴的,我非常享受。我去年有些陰霾,這同樣也是一些經驗,我相信接下來的一些挑戰或者一些要做的事情,會用得上這些學到的東西。

其實我唱歌主要都是唱給自己聽的,所有歌,都是。但是有拿出來給大家分享,就已經不是私人的秘密了。巡回的時候,我也有揮手啊這些互動,但其實我是用音樂在跟你交流。就好像演舞台劇,最近我看到凱特-布蘭切特的一個訪問,她說在演舞台劇的時候,其實很清楚自己跟觀眾在對話。

做演員或者做藝術的,對環境是很敏感的,而且是很脆弱的,需要集中。我現在在跟你對話,但我也會注意周圍人的變化。我現在在學習集中、堅持,這其實是自律的一種表現。我本來是個很難集中的人,所以現階段就盡量在學,不知道能不能堅持到十年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