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觀察
全國影院齊發力,燃起一把熊熊的國產電影之火,單看行業統計數據足以證明這把火有多旺。2015年上半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為203.63億,而去年全年的總票房僅為296.39億;今年上半年全國城市影院達到5730家,平均每日新建影院4家;上半年銀幕總數超過2.8萬塊,平均每日新增加銀幕26塊,難怪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電影正迎來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
據分析,上半年國產影片票房稍遜於進口影片,而一進入暑期檔,國產影片震撼上演了逆襲大戰,以《捉妖記》、《大聖歸來》、《煎餅俠》等人氣電影為代表的集體發力扭轉了票房結構,一方麵說明了國產電影保衛戰的階段性作用。另一方麵也證實了這些年培養的國產電影市場確實日趨成熟,在文化消費比例不高的國情下,電影能起到如此巨大的推力。
直觀從撬動今年票房杠杠的兩部影片看,更讓觀眾看到了國產動畫的華麗轉身,影迷心心念念的不再是《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如今也有了國際範的新大聖,如今也能以插科打諢、耍寶賣萌的異類拯救一部影片,想想過去的《ET外星人》,《怪物史瑞克》中的驢子,差距雖在且不小,但部分觀眾確實釋然了,《大聖歸來》能在挑剔的豆瓣網保持8.5的評分,能獲得好於87%的動畫片,好於95%的科幻片的評價可窺一斑。
國產電影市場上演了全民狂歡,電影投資人賺得盆滿缽滿,觀眾貢獻銀兩卻也獲得了各種滿足,家長孩子還在影院的出入中促進了家庭和諧,戀人在這個炎炎夏日玩了浪漫還為國產電影添了磚加了瓦。
順延這條狂歡之路,我們看到的不僅有驚喜如《大聖歸來》等的黑馬電影,更不乏那些讓人歎息如《道士下山》等的酸梅電影,現實充分驗證了國產電影令人興奮的票房跟電影質量依然沒有直接的線性相關。《小時代4:靈魂盡頭》在豆瓣獲得4.6評分,但並不影響它吸金的強大力量,為中國電影票房做貢獻的現實,這豈不是國產電影亂象的典範?
那國產電影的靈魂盡頭為何?顯然不是3D技術、4D技術、IMAX銀幕等科技手段;也不是迷信大導演,《霸王別姬》早已成絕響;當然也不是一味順著網絡和年輕人的喜好量身定做,雲淡風輕的都市愛情出了影院就輕易被忘卻。
炎熱的夏日,觀眾看到了國產電影之光,暑期成就了國產電影的黃金時月,但就此定論為國產電影進入黃金時代為時尚早。時代為有年有代,一般十年為一個時代,想想進入21世紀以來,國產電影是否年年有經典,即便有經典,是否進入影院進入尋常百姓眼?所有國產電影迷都期待這個黃金時代,如同上世紀的90年代。
這是最好的時代,政策開路,民眾的精神追求尚且在修行的路上,各種技術外援樂此不疲。引起時代共鳴、利用本土資源和文化好好講故事、慢工出細活、掌握傳播規律、利用西方技術這就是大聖之所以大勝的秘訣。對當下極易知足的電影觀眾來說,國產片能做到好好講故事就已成功了。
這也是最壞的時代,身處狂歡中時刻會迷失。中國電影市場於2017年將進一步開放,國產片會麵臨更嚴峻的挑戰,電影產業格局將麵臨改變,能否改變國產片單一的創作類型,落後的經營模式,能否真正豐富創意源頭,我們拭目以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