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觀察
文化氛圍滋生偶像劇土壤,IP、網劇來勢洶洶
曾幾何時,內地偶像劇是狗血劇、山寨劇的代名詞,例如90後記憶中的《紅蘋果樂園》、《會有天使替我愛你》、《一起來看流星雨》,它們有意模仿港台偶像劇的劇情、人設、台詞、節奏,但是因為地域文化差異,依葫蘆畫瓢反而水土不服。
如今這些港台導演係偶像劇,雖然也有差評,但是不再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而是幾乎成了內地偶像劇的門麵之作,劉俊傑說:“這是因為內地有了自己的偶像劇模式。”偶像劇在日本也被稱為趨勢劇,反映的是以年輕人為主流的最時新的流行文化,而內地經濟發展以及文化的多元化,為內地生產自己的偶像劇滋生了土壤。
當然,幾位導演也並不認為是他們的北上造就了內地偶像劇市場的繁榮。更大程度上,是內地市場的繁榮吸引了他們。張俊表示,除了導演之外,其他環節的創作人員,包括服化道、攝影甚至是劇照師和演員都有北上,“這其實也是內地這兩年的文化市場越來越大的結果,相比於港台其實有一點點萎縮的市場而言,內地這邊的廣闊文化空間吸引了一大批從事這個行業的相關工作人員,來加入到內地的影視文化創作當中。”
在內地古裝偶像劇市場佳作頻出的林玉芬,對於曾拍遍《天龍八部》、《神雕俠侶》等金庸劇的香港如今缺少古裝劇發展空間,外景必須要到內地取景頗感無奈:“基本上在香港拍外景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沒有什麼景是不穿幫的。”
此外,內地偶像劇的市場容量優勢還在於近年來網劇的蓬勃發展。最先引起觀眾廣泛注意的網劇,應該始於陳冠希主演的《探靈檔案》,從驚悚、靈異題材以及演員的大膽啟用上看,都可見網劇相對於電視台的風險規避的優勢。2015年,網劇《盜墓筆記》也獲得了逆天的網絡點播率,成為現象級網劇。來勢洶洶,執導網劇《無心法師》的林玉芬以此來形容網劇在內地的發展。
觀察近年來港台導演執導的熱門偶像劇,我們也能發現,熱門IP改編的劇占了大半,這也為內地偶像劇的發展奠定了粉絲基礎以及劇本優勢。林玉芬對此深有體會,因為她所拍的幾部熱門偶像劇,如《步步驚心》、《花千骨》和《無心法師》,無不是熱門IP打底。“這些小說陪著你們成長,你們有認同感,所以看劇的時候就會更投入,但是以前的港台偶像劇都是講的別人的故事。”
劇組人情味兒濃是共識,內地拍戲期間趣事多
北上拍戲,對於這些港台導演來說,也算是背井離鄉,不過,內地劇組人情味兒濃這一點,卻也是林玉芬、成誌超、劉俊傑等導演的共識。
在拍攝《旋風少女》的時候,幾位主演中年齡最大的是陳翔,而年齡最小的吳磊才16歲。麵對這樣的一群小孩兒,成誌超也很是頭疼:“一天隻讓他們睡幾個小時的情況經常出現,我覺得他們還是小孩嘛,我還是用對小孩的方法來逗他們,給他們好吃的、好玩兒的,哄他們起來拍戲。”
但也正是因為這種有愛的相處,成誌超感受到了一種家庭的親切感,所以也不太介意自己在小演員們麵前出醜。有一次,演員們訴苦動作戲太難,成誌超一看,並不覺得有多難,於是就親自示範這個下腰的動作。“演員們說,好了導演你起來吧,我們來吧,但我那時候下腰以後起不來了,我就說,你們能不能伸把手把我扶起來……”
對於林玉芬來說,拍《花千骨》時最有意思的事恐怕就是演戲認真的霍建華的一次意外出戲。那場戲拍到了趙麗穎扮演的花千骨變身為妖神第一次出現在師父白子畫麵前,雖然此前對過戲,但突見趙麗穎由蠢萌變強勢,霍建華還是愣住了,他停下來說“我接受不了麗穎變成一個妖神”,“那時候華哥的這種表現我們也覺得很驚訝,就是你會覺得他們已經變成劇中的人物了,”林玉芬笑言。
(完)